小南(化名)妈妈告诉我:“小南不会留意身边的状况,集合排队永远是最后一个,叫他也拖拖拉拉的,完全没有时间观念。”
小北(化名)的老师跟我抱怨:“小北总是慢半拍,其他同学都去集合,他还在座位上拖拖拉拉,完全没有时间观念,是个名副其实的‘迟到大王’。”
幼儿园大班的小南与小学三年级的小北有着类似的困扰,但两人的特质与诊断完全不同:小南是轻度自闭症,小北则是注意力不集中过动症。因此,对于这两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的建议与策略,自然也是南辕北辙。
我们先了解一下“时间观念”是什么,又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一般而言,初生宝宝最初对时间的感知来自于规律的肚子饿,还有白天与黑夜的变化。幼儿时期,孩子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先后顺序,并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明白“现在”是什么;而大约要到四五岁之后,孩子才会渐渐知道“春夏秋冬”“昨天、今天、明天”代表的意义,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孩子们至此才对“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有比较具体的认识。等到六七岁时,孩子开始学会看月历、日历与时钟之后,就具备了时间管理与规划的能力。
而眼下小南的问题在于他的自闭特质,无法明确感受到周遭情境的变化,时间观念发展落后,仅仅知道白天、黑夜的不同,只有“今天”与“现在”的概念。因此,固定且规律的作息,比较能让小南觉得安心及有归属感。若我们希望集合排队时小南能及时跟上,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固定时间集合,固定以排队时吹哨子作为听觉提示,或以挥旗子作为视觉提示,把这些策略当作小南与外界连接的桥梁。这样,就算小南因为自闭而不能注意周遭状况,练习之后,还是能做到准时跟上队伍。
至于过动的小北,认知与时间观念正常,能看得懂月历、时钟,之所以会成为“迟到大王”,重点在于当他处于充满刺激的环境中,大脑容易被各式刺激所吸引,无法专一执行当下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上学要出门了,却突然被墙上的壁虎吸引,忘记自己正在穿鞋、拿书包的动作,反而停下来逗弄壁虎。这样一来,怎么会不迟到呢?
像小北这类孩子,除了无法克制被其他事物吸引的冲动外,通常也合并了组织能力弱、时间感较差等问题。该怎样帮助他呢?
首先,必须让小北觉察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出最合适的策略。比如,在固定出门的时间设定闹钟,时间一到,闹铃声可以立即将他从“壁虎的异想世界”中拉回现实,回到该出门的常轨中;而在学校排队集合时,老师可以大声倒数计时,或以集合哨音将小北的注意力拉回正在进行的活动上。
其次,平时可以协助小北练习自我提醒、克制冲动、培养时间感、学习时间管理、加强组织能力等。例如“培养时间感”的练习,目的在强化孩子对时间长度的感受,可进行的活动如:“猜猜时间过了多久?”“等一下,是等多久?”这对孩子未来做时间规划也会有帮助,使他们能较为精准地拿捏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几件任务。
最后,也不要忘记善用计时器、行事历、闹铃等有助于时间管理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