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3期(总第376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期待
■张正
《教育导报》2023年第3期(总第3768期) 导报三版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常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做些傻傻的游戏:偷偷留下一粒蚕豆,或是花生,埋在家门口的某个地方,比如一棵小树下,还认真地用饭碗浇了水。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粒种子有没有发芽,忍不住扒开泥土看,一切如初,又失望地用泥土覆盖上。就这样,接连重复了许多天。直到有一天,我们又对新的事物产生了兴趣,早已忘了那粒种子,而那粒种子,已经有芽悄悄地钻出了泥土,绽放出了枝叶,或者,因为缺少管理,已成为某些虫子的美食,或已被家里的鸡糟蹋得惨不忍睹。

我是在与几个孩子的父母交流后,联想到小时候做的这件趣事的。有些家长渴望看到孩子进步,心情过于急切。可他们却忘了,种子发芽,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吸收足够的阳光雨露,需要用充足的时间去耐心等待。大多数人知道这样的道理,却缺少足够的耐心。今天埋下种子,明天就想看到嫩嫩的新芽,甚至想看到开花结果。天下哪有这么简单容易的事。语文学习,需要锲而不舍的知识积累,那是一个长期的习惯养成过程;需要反反复复的思维训练,只有一次次地调整引导了,心智的窗户才会透进灵感的光亮;需要周而复始的写作实践,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锹挖不出水井,这个世界上或许有所谓的天才,但最初,天才肯定都是一粒迟迟不愿发芽的普通种子,是经过千万遍打磨才闪闪发光的。

我也是父母,我也曾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一粒种子。他们发芽了吗?他们开花挂果了吗?直到他们工作了、成家了,我仍不敢确定,仍需要继续期待。我继续给他们提醒与鼓励,希望他们有更高远的人生追求目标。我想,我这是在继续给他们阳光雨露吧,因为,作为种子、幼苗,他们永远长不成我期望的那个样子。父母的心思,常常比天高、比地大。我和一位小学同学曾经在一起感慨:人生有一种遗憾,是感觉自己的孩子智力不及自己。尽管有这样的遗憾,我们仍不得不承认,种子终究是要发芽的,小树迟早要长成大树。而我们,又终将被新鲜的生命所替代,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最终结果。

我自己,已经是一粒年老僵硬的种子,或者已经是一株被岁月风霜摧残,被各种人工手段矮化,被自身种种基因束缚的枯树,但我仍然对自己充满期待,期待自己发出新芽,冒出新枝,枯木逢春,再吐芳香。我期待的鲜枝嫩叶、馥郁芬芳,是多一些健康、多一些快乐、多一些人生睿智……期待,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这样的常态,还需要有一种理性的心态。生命,因期待而充满希望,而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