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8期(总第3773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建设教育强省路上阔步前行
——2022年四川教育改革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2023年第8期(总第3773期) 导报一版

一个人口超过9000万的教育大省,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奋进之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豪迈跨越,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让人人都能因教育而“出彩”,是新时代赋予四川教育的重大命题。

过去的一年,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战略重点,直面问题、统筹安排、有序出击,不断朝着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发力。

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决策部署,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抓发展,担当作为惠民生,坚定不移保安全,正风肃纪守底线,固本培元强基础,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建设教育强省的宏伟战略,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一年来,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以一流党建推动一流发展

去年,舞台剧《江姐在川大》在四川大学多次上演,风靡校园。剧中还原了川大校友“江姐”江竹筠在学校工作生活、开展地下斗争的一个个细节,让不少师生感动落泪。

让学生通过戏剧、演讲、微视频等形式讲述红色故事,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是四川大学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创新。

该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思政课建设相结合,探索凝练出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支部工作法,使党支部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一个党员是一盏灯,一个支部是一面旗。”2022年,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开展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和优秀“支部工作法”推荐评选活动,并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加强高校党建的重要抓手,全省高校积极梳理总结支部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提炼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过去一年,全省各地各校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有力保证了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

苍溪县按类别建立幼儿园、中小学、民办学校、教育主管部门4个党建板块,按地域组建9大学区党建联盟,构建起系统、学区、学校三级四板块行业党建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

威远县着力推动基层党建规范化,清理委员设置不规范党组织,公办学校派出党员教师支持无党员的幼儿园等相关机构建立联合党支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及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发展!”各地各校掀起了党建质量创优的高潮,“红色引擎”动力正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年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始终。

——召开工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2次,引领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制订分工方案,推动7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到学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和宣讲,带动各级党组织学习2 .5万余场次。

——指导82所公办普通高校完善党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指导28所高校完成党委换届,全覆盖配齐52所民办高校党委书记。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省40%中小学校完成领导体制调整。

…………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面向广大全体师生讲清楚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做‘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亲眼看见巨大变化、亲身感受伟大成就,全省干部师生信仰之基愈加坚实。

一种力量蓄势勃发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发展,攻坚克难,步稳蹄疾,向着“深水区”全力推进,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

2022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活动动员大会,决定从2月到9月在直属机关开展专项活动,促进工作作风大转变、素质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实。

有了“金刚钻”,才干得好“瓷器活”。活动直接指向解决直属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能力、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目标,是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代。“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振聋发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已是当下的“新常态”。对于四川教育发展来说,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立竿见影的单项改革已基本完成,剩下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一系列如“壮士断腕”的举措,彰显我省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和胆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2022年6月8日,正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在学校招聘大厅内向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的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勉励同学们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和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全省高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抢抓就业工作关键期,以实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牵引,挖掘岗位资源,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2022年,四川农业大学发布了一组数据:从2019年起,学校将90多个专业调整到现在的70多个,叫停了20多个市场前景不好、就业难的专业,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上“求大求全”,专业“多而不精、大而不强”是制约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学校、学院、教师精力分散、资源浪费,专业建设的质量、效益、特色难以同步彰显。

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之策,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并使之同社会就业结构相匹配,是必由之路。

过去一年,全省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动“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改革过程中,不少高校以“壮士断腕”勇气和力度,调结构、强效能、提质量,实现了办学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高校学生“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正在显现。

从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破冰”,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破解”,再到重要领域创新突破“破土”,四川教育正书写着一份精彩的答卷——

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 .7%,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面实现;全省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持续清理“空小散弱”中职学校,撤并整改中职学校25所;深入开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8所高校14个学科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建设高校数居全国第4位。

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高校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59个,转化科技成果占全省76%以上,就地转化率近80%、居全国第2位;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九成,居全国第一方阵;搭建在川高校钒钛材料、玄武岩纤维协同科创平台,联合攻关的工作办法得到教育部肯定推广;选派134所学校467人对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份情怀始终牵挂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保安全,始终把师生安危放在心间,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守护校园一方平安

“医院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考生餐’,心理老师帮我们疏解压力,我感觉很舒心,考试发挥也很稳定。”2022年6月8日下午,走出方舱医院隔离考点的广安市邻水县二中考生甘弘鑫一身轻松,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此前一个月,邻水县出现了新冠疫情集中暴发的情况,疫情防控压力异常严峻。

面对特殊形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四川工作组指导下,省市县三级教育、卫健部门共同研究,迅速制订可供全省参考借鉴的防疫组考“邻水方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高考备考,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高考当天,全省57 .56万名考生顺利步入考场,一个不落。同学们的顺利参考,是我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体现。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我省面临新冠疫情和地震灾情的双重“大考”。

让我们铭记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

——受“6·1”芦山地震影响,宝兴县高考工作无法正常组考,考点需平移至周边区县。时间就是命令!毗邻的天全县举全县之力,连续48小时的奋战,在宝兴县考生抵达前,完成所有高考服务保障工作。宝兴县418名考生在异地顺利完成了高考。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考点平移,让无数网友“泪目”。

——“大家抓紧跑!”去年6月1日下午5时许,芦山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20余公里的名山区中峰初中震感强烈。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鱼贯而出,撤离教室。全校教师也迅速站到楼道口、楼梯转弯等学生容易拥挤、摔倒、发生踩踏的地方指挥疏散。“16秒!一个不少,完成疏散!”

——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 .8级地震,多地震感强烈。地震发生时,荥经县智慧星幼儿园的老师们集体起身冲向正在午睡的孩子们,又牵又抱,接力把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不到一分钟,全园270名幼儿全部安全转移。

四川各地各校应急疏散避险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不少网友被教师们的行为深深感动,称他们为校园里的“最美逆行者”。有网友评价说:“了不起!孩子们的守护神,可爱可敬的老师们!”

过去一年,我省坚定不移保安全,科学精准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厅级领导包片指导高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机制。扎实做好2022年高考、研考工作,实现“如期高(研)考、应考尽考、平安高(研)考”。

过去一年,我省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消防、危险化学品、实验室、校车、校园自建房等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防溺水”“防高坠”专项治理,打击校园欺凌等不法行为。

过去一年,我省科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各地各校制定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多灾种应急预案2 .2万余个。

过去一年,我省强化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省中小学学生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筛查。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教材教辅读物全面排查,出台中小学教材管理等5个办法。

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过去一年,全省广大干部、师生众志成城、身体力行,筑起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让校园成为了安心、静心、舒心之地。

一张蓝图正在绘就

一年来,我们担当作为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向,努力让教育焦虑更少、教育生态更好

在成都石室联中2022年的最后一堂课上,九年级学生李翰哲在操场按下发射按钮,同学们欢呼雀跃,制作的“火箭”发射成功!

李翰哲参加的“航空航天”课,是学校“石室卓越英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门选修课。“双减”政策出台后,石室联中在课后服务体系中,推出“英才计划”,尝试打破学科边界,设置设计思维与领导力、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五大竞赛、3 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空间。

在距离成都数百公里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中小学校在课后为学生们开设了令人羡慕的马术课。

理塘县素有“马术之乡”的美誉,赛马文化传承不息。在推进课后服务过程中,理塘县发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既发展了竞技体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还适应了牧区新型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需要。

一年以来,我省持续稳妥有序推进“双减”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率、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和平台监管率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我省聚焦防范治理隐形变异、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治理等新阶段新问题,勇于亮利剑出实招,打出治理“组合拳”,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持续巩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让教育焦虑更少,教育生态更好。

围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去年来,我省持续发力,一幅幅学有良教、学有优教的宏伟蓝图正绘就。

——编制“十四五”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累计调整中小学(幼儿园)3157所、教学点3315个,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不断优化。

——实施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等5项教育民生实事,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入学一网通办。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强基计划,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一村一幼”计划等累计惠及民族地区学生超过700万人,“学前学会普通话2 .0”行动覆盖36万余名儿童。

——开展职业学校办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治违规招生、实习、乱收费行为。

——完善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年下达学生资助补助资金85亿元,惠及学生577万人次。

——出台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等6个文件,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作为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一号民生工程”,踔厉奋发中的四川教育,将继续推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升级、高等教育对标竞进、社会与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位学生、画好优质公平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