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带班级中有这样两个孩子:一个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类型,一个属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类型,综合分析这两种孩子,主要由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作为教师,需要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要跟家长沟通,更好地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
家校合力,树立正确养育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大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也十分重视。家长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过度的溺爱孩子的极端行为,始终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让孩子受到一点困难和挑战,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我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抢过来玩,经常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一次,因为和其他小朋友抢积木,直接咬了另外一个孩子。还有一次,因为抢凳子,导致小朋友摔倒。孩子说:“我喜欢这个凳子,我想要它。”我告知他:“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凳子,你喜欢其他小朋友的凳子,可以跟小朋友沟通,问问看能不能用自己的凳子和他交换,如果可以,你们相互交换凳子,如果不行,你应该尊重别人,用自己的凳子。”可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
此时,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他的物品归属概念不清,经过思考和分析,我认为可能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并不利于孩子成长。我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什么是分寸感,让他知道事情是需要靠协商来解决的,而非一味地强势抢夺。之后,我联系了家长,告诉家长,过度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
知识培训,提高幼儿独立能力
在幼儿阶段,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过小,便忽视了对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幼儿独立能力较差,过分依赖家长。从小进行独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
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已经上中班了,还不会自己上厕所,经常因为不会脱裤子和提裤子不敢去上厕所,常常尿裤子。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走进了孩子家中,开展家访。我跟家长聊了聊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并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沟通,我发现孩子父母工作较忙,平时是奶奶带的,奶奶为预防孩子尿裤子,长期帮助孩子脱裤子、提裤子等,孩子形成了习惯,每次上厕所都要大人帮忙。大人为了省事全权代劳,导致孩子已经5岁了,生活自理能力还比较差。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我组织了一次家长会,让家长观看关于幼儿独立教育的影片。影片中展示了各种因为独立能力较差导致的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让家长们意识到培养幼儿独立能力的重要性。我还在幼儿与家长之间开展了角色互换活动,使家长切身感受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并且通过相关案例,使家长明白家庭环境营造的重要性,通过多层次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变化是可喜的。通过活动、家访以及跟家长的多次沟通,给家长渗透了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明白了“过度溺爱”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伤害,他们开始改变教育思维,懂得了教会孩子沟通能力、生活能力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幼儿的问题和行为也得到了矫正,案例中的两个孩子如今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生活技巧,第一个孩子争抢玩具的次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孩子也慢慢学会了自己上厕所。
教育是长期的过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孩子的点点滴滴,并在点滴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同时,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协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