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教研室 辛克东
■华蓥市双河第三小学 卢鸿燕
一、个案陈述
刚满12岁的小涛(化名),体重有156斤,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力气也大得惊人,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同学。班上大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也不愿意跟他接触。
这天下午上课前,同学们在安安静静学习,小涛则旁若无人地大吼大叫,午间值日的同学将他的名字记在了黑板上。小涛十分恼怒地走到值日同学前,端起桌子就扔到了教室门外。隔壁班的赵老师正从教室门口经过,桌子在她面前一飞而过,吓得她“魂飞魄散”。
二、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结合小涛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溺爱导致的认知偏差、人的社会需要等心理得不到满足是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
1 .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涛生活在一个重组家庭,对他要求严格的父亲不常在家,父子俩的沟通十分少,且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也比较粗暴。母亲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小涛犯了错误后,母亲除了大声呵斥,别无他法。小涛的姐姐有语言障碍,小涛与她的交流也很少。家庭氛围不和睦,时常发生矛盾,小涛多次亲眼看见母亲与自己叔父吵架、打架。这种家庭影响下,小涛的怒火一点就着,在他的心目中,出现问题用“行动”而非语言解决,成了必然。
2 .重男轻女导致认知偏差
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加上母亲年龄很大才生下小涛,且与姐姐相比,小涛更健康、更有希望,所以母亲一直溺爱小涛。虽然家庭不富裕,母亲每天给小涛不少零用钱;虽然孩子体重严重超标,但他母亲从没想过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他的体重。当小涛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小涛母亲常常认为是自己孩子受了欺负,都是别人的错。母亲日积月累的错误观点和言论导致小涛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不计后果,头脑发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 .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动力的源泉,人在生存和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后,就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以满足其作为某种社会角色的行为需要。
母亲的长期溺爱,导致小涛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为身体胖,动作不灵活,集体活动时,小涛常常拖累其他同学,同学们不愿与他同组,不愿与他成为搭档。小涛身体好,声音洪亮,说话时不知克制音量,常常不分时间和地点大吼大叫。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同学们反感小涛,不愿与他交往。长期未能与人近距离的交往,就像一个死结,让小涛无法与人交流,小涛与人交往的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
三、防控措施
1 .优化家庭环境,加强家校共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尤其重要。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深刻的,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就应该从源头开始,孩子的行为发生偏差时候,要与孩子的父母取得沟通,明确孩子行为发生偏差的根本原因,让父母明白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同时,让父母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给孩子做好模范和榜样。
2 .优化班级环境,促进同学团结
好的环境能给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更能促进融洽关系的产生。学校和班级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打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有助于同学们和睦相处、减少摩擦。让同学们在和谐的环境里学会相互关心,学会表达,学会顾及他人感受,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3 .心理沟通和德育并举
学生在行为上有了偏差,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更重要地是从源头上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该做的、能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不能做的。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学习尊重他人。
4 .加强体育锻炼
参加体育运动,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把不良情绪排泄到体外,可以治愈心情。我与其母亲反复沟通,让孩子减肥,用体育锻炼帮助他回归集体。身体的重负让孩子长期不能释放体内的负面情绪,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身材走样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加重心理负担,身体和动作的不灵活限制了他交友、游戏的机会。只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改变身体现状,为参与多人协作的体育活动创造机会,并在参与集体运动的过程中改善自己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关系,促进团结,让自己融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