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教育除了良好的社会教育生态、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还需要顺应每个儿童各自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优质家庭教育。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是良好家校协作关系的基础。学校要帮助和引导家长为每个儿童建立共性发展及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要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搭建各类家校共育平台,让家长和老师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及时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提升老师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家校“共爱”,智慧地爱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爱也是父母与孩子、老师和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结纽带。作为学校,一定注重营造浓浓的爱的氛围,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双减”之下,家校需要共同培养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家长要和学校协作,每天上学前引导孩子对照课表,准备必备的学习用品,并有序整齐地放在书包里。重视孩子基本生活自理、物品整理能力的培养。比如,针对孩子的卫生习惯,学校精心制作视频进行指导,家长重视了,孩子的收纳整理及卫生习惯也会好很多。教师和家长智慧地爱孩子,才能不仅仅关注孩子当下,还放眼孩子未来。
家校“共情”,传递信任的纽带
家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多教育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老师应理解家长的诉求,能换位思考家长的难处;家长也能站在班级发展角度,理解老师的不容易。
老师不只是在教育专业上有话语权,还需要在与家长沟通时充满温情,班级群里的分享交流非常重要,针对家长的共性疑惑,老师可以在群里公开回复;而对家长的个别疑惑,一定要选择私聊或主动沟通。同时,老师要耐心倾听家长、孩子的心声与需求,理解体谅家长的苦衷,给予其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当遇到需要家长积极配合的教育问题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从为孩子更好成长的角度切入话题。先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家长的认识和感受,然后交流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接着开出问题解决的处方,让家长感受到学校不是在推卸教育责任,而是通过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家长积极作为,适当的时候,可以举行家长表彰会,具体、正面、积极地夸奖家长好的育儿做法。让家长在被肯定中,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当家长信任学校和老师后,联结的通道打开,老师对家长的影响就能直达心灵,家校共育的效果自然更好。
家校“共学”,共同对话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和做法,顺应当下儿童发展所需。家校要共同学习,才有共同对话的基础。
家校共读教育类书籍,让老师和家长在同一频道对话,以书为媒介,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在读书、写作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老师也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不被有的家长不当的教育观牵引,还要善于借助学校教育资源、专家优质资源,给家长正面引导。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培训后,老师要追踪了解其“学以致用”的情况,在与家长聊到孩子教育问题时,结合专家给的理念和方法,和家长一起商量适合孩子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表扬孩子的进步来激励家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家校“共研”,找到科学成长之道
老师和家长应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研究解决孩子成长问题的办法,共同实施对孩子的帮扶教育。老师要引导家长学会针对家庭建设、学生成长问题进行研究,找到科学合理的办法,改变自身行为,从而影响孩子成长。在学校的发展委员会、校级家委会上,各部门可以进行家长提案反馈交流,家委会委员可以参与学校重点工作的研讨,让学校工作安排、实施考虑更周全。家长在这样的参与中深入理解学校工作宗旨,也能更加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家校共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儿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架起共爱、共情、共学、共研之“桥”,家校共育自然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