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6期(总第3811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使用“谐音词”不该成为流行时尚
何勇海
七日谈《教育导报》2023年第46期(总第3811期) 导报一版

“太酷啦”变“泰裤辣”,“小狗”变“修勾”,从短视频流出的怪词错词,已然影响到日常生活,尤其是对小学生产生了影响。在一位宠物博主的短视频中,一只可爱的柴犬咧着嘴仿佛在“微笑”,视频里特意用加粗字体写着“谁能抵挡这样的修勾!”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跟着回复:“好可爱的修勾”“修勾勾”……“修勾”是什么?其实,“修勾”是“小狗”的谐音。在如今的短视频中,这样的“谐音词”频频出现,仿佛成了流行时尚。(4月28日《北京晚报》)

短视频无论是滥用“谐音词”还是自造词语,都会给中小学生带来错误引导和示范,久而久之,会改变他们的表达习惯,影响他们形成规范的语言体系。一位作家曾分享他的一次所见所闻:“小区里,一群孩子扯着嗓子喊‘完了,芭比 Q了!’我一看这群孩子,也就三五岁,刚学会汉字没几年。”近年来,中小学生作文出现谐音字、变体字、中英文混杂等现象,有的学生对此还“引以为傲”,可见被误导得有多深。“谐音词”泛滥,对平翘舌音本来就分不清的学生而言,还会增加普通话发音训练难度。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当使用“谐音词”成为短视频博主乃至学生的“流行时尚”,势必对推行规范汉字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短视频滥用“谐音词”与自造词语的现象,相关各方都不能轻视。

一者,家长、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谐音词”、生造词的情况,尽早加以纠正,要引导孩子们明白:网络语言的好玩与方便,要建立在规范、文明基础上。

二者,各网络平台应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识别模型,加强宣传引导,对滥用“谐音词”、生造词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和抵制。除了堵还要疏,去年,某平台首批梳理了50个高频词语,倡导用户采用规范表达,规避使用变体表达。这些词语包括“直播间”“多少钱”“福利”“便宜”“价格”“扫码”“国家”等,在正常情况下均可使用,这就是一种必要的疏。

三者,各地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监督检查。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加大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力度,强化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等领域语言文字监督检查。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要有实打实的行动。

此外,各类正规媒体的新媒体、主流新媒体要做规范使用字词的表率。如今,各类新媒体积极拥抱轻松活泼、诙谐幽默的网言网语,以彰显其年轻态、青春感。一些“谐音词”、英文词频频被采用,对此应有适度宽容,但不能纵容。正规媒体的新媒体、主流新媒体应主动担负起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责任,坚守语言文字正统、清流,不乱用乱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不随便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词,更不能以丑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