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8期(总第381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将历史放在“显微镜”下
■潘玉毅
《教育导报》2023年第48期(总第3813期) 导报四版

《碌碌有为》

王笛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ISBN:9787521747614

 

大多数人写历史著作或者历史小说,会选择典型人物、典型事件,通过一个个“典型”串联起一个时代。比如讲唐代,他们会讲贞观之治,会讲开元盛世,会讲安史之乱,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会讲一代女皇武则天,也会讲诗中魁首李杜、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柳,却绝少将笔墨放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王笛的《碌碌有为》则不然,本书的视角非常接地气。他将关注点更多地倾注在普通人身上。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的边角料,在《碌碌有为》中成了主角。

《碌碌有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下卷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关于这本书的核心要义,封面上有几段话概括得非常到位,而我最喜欢那一句:“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实的情景可能来自近景和细节。我们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碌碌有为》的主旨,那便是为凡人立传,为凡俗生活做记录。这也是王笛为传统的宏观历史写作所做的一个补充。相较于英雄人物,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可能不那么起眼,但是当这些不起眼的个体汇聚成群像时,就会变得异常生动。这其实也变相地回答了“历史这块云锦,由谁织就”的问题。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

要从习惯性的无视与屏蔽中找寻那些早已被岁月湮没了的素材,是需要花费很多功夫的。而且对于这些素材,作者不是拿来就用。无论是对衣食住行的描写,还是对人口迁移的剖陈,他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比如同样讲历史上因为战乱发生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除了讲人口迁移对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的影响,作者还以广东移民中流传甚广的珠玑港的故事进行事实论证。当讲到“历史上南下广东的移民都是经过了这个地方,再四散到岭南其他地区的。经过很多代以后,他们的后人再修撰族谱时,已经对最原始的北方家乡模糊不清了,但南雄珠玑港这个命运的转折点却成为代代相传的祖先记忆,所以许多族谱都是从南雄珠玑港开始记载的”,作者顿了一顿,在隔了两个页码之后切入了“我们的祖宗从哪里来”的话题。唐人的诗、宋人的词、马可·波罗的游记、久远前的民间故事,以及县志、族谱、寨约、传统戏曲……作者旁征博引,甚至把《桃花源记》里的故事也当成了分析的对象,以此说明移民对区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其余诸章亦是如此。

虽然《碌碌有为》里援引的资料很多,论证的观点也很密集,但每一个章节,作者的讲述是非常自然的。王笛的文字,跟罗翔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说的是历史,却没有传统正史的“高大上”,而是聚焦平凡人的世界、平凡人的故事,以一种科普的形式进行呈现,让人读来觉得甚是亲切,不知不觉间,便萌生了兴趣。

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国家,先得有人,才有后来的发展和所谓的兴衰。这个“人”从哪儿来?除了自然的生长繁衍,移民无疑是其中较为常见且至关重要的一个源头。有了人以后,少不得衣食住行,于是农业、手工业随之兴起,慢慢地,就形成了集镇和城市。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宗族,形成文化,会有信仰,会有面对生老病死的战战兢兢或淡定从容……作者并未刻意阐释书中章节之间的关联,但读者通过文本,是能感受得到个中联系与逻辑的。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虽然他写的事情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都有,却距离我们那么近。他讲衣食住行,讲人口迁移,讲审美演变,讲地域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讲过去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那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其实今天仍然适用。正如作者在引言里所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历史渊源的。今天何以成为今天?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与过去密不可分。

有意思的是,阅读《碌碌有为》,你会发现作者在举例的时候,经常会将具体的落点放在四川,放在四川的某个镇、某个乡、某个村、某一群人身上。直到翻阅了作者的其他书稿,看到作者的出生地,才恍然大悟: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下功夫最多的地方。

这样的《碌碌有为》,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