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7期(总第391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改变,从共赴一场心灵之旅开始
■本报记者 马晓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2024年第17期(总第3912期) 导报三版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有这样一批家长,他们带着孩子一起旅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往新疆,在欣赏壮阔美景的同时,放慢了生活的脚步;在游戏与活动中,看到了孩子身上崭新的闪光点。“大自然能带给人最原始的疗愈,能够抚平成人的焦虑、给孩子以美的震撼。我们也要求家长在与孩子共同旅行时,不进行说教和指责,在‘有话好好说’中,相互发现、彼此理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儿童教育博主罗静说。她是此次新疆之行亲子营的发起人,深耕心理学专业与家庭教育领域,罗静希望带领更多家庭一起走出家门,在旅途中疗愈心灵,找到生活的力量。

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罗静的初衷,她希望用“行走”的方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对生活充满憧憬与眷恋。“研学旅行不是课外教育,许多家长总是争分夺秒地为孩子安排知识的学习,连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时也要有可量化的学习目标,走进山林中也要学习英语。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学得越多,反而得到的越少。”罗静表示,她接触到的许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没有体验过生活原本的样子,对自己的生活也缺少选择权。“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只用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把学习做好。殊不知,正是因为缺乏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孩子们才会越长大,越迷茫。”

罗静认为,在难得的假期,亲子旅行是帮助家庭共同成长的不二之选。在新疆的7天6夜,他们也只做一件事,就是享受当下。

从库尔勒出发向南,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罗布人村寨,遇见坚挺的胡杨林和无垠沙土中的点点积雪,置身其中,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在《西游记》中的西海龙宫——博斯腾湖,一起角色扮演、创作“西游心理剧”,帮助爸爸妈妈看见孩子内心的想法;一起登上奥依塔克冰川观景台,高山溪流、湖泊山谷尽收眼底……“旅途中,亲子间的相处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家长不再厉声管教孩子,孩子们也变得听话懂事,遇到困难或突发状况,大家也积极乐观地去处理。”罗静欣慰地说。

罗静还在旅程中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些心理小游戏,在亲子互动中,引导家长与孩子彼此理解。“我希望父母能看见孩子,孩子也能看见父母,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只有家长学会了与孩子相处,家庭的氛围才会变化,孩子的心灵成长才会受到更多的关照。”罗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