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省级典型案例①
信息化2 .0时代,成都市成华区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探索形成了“三研三上三改”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师研修;探索“5 I智慧课堂”,区域从1到 N星链辐射,研“一堂课”,悟“一类课”,成就“一群人”,打造“一批学校”。在促进资源与教研、课堂“强交互”中,通过智创教研、智构课堂,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智创教研:拓宽资源应用的广度
成华区构建了“三研三上三改”区域网络课例共研模式,重构课例研修流程,辐射全区,拓宽资源应用的广度,让更多学校享受优质资源带来的便利。
1.定义主题去备课。教研员提供主题,全区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究学生学情,研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同备“一节课”。备课中,借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版块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云平台学科社区联通全区教师的特点,通过区域平台“学科教研”版块,使用好国家平台中聚焦新课程、新教材和教学方法、方式创新的优质资源。
2.带着思考去观课。全区教师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完成“一研”,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设计后,就能带着思考去观课,对比自己的设计与执教者的设计,找到问题和不足,达到深度参与。
3.基于证据去议课。教师在“一上”和“二上”过程中,全程录播和直播,授课教师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微课资源,进行双师教学。同时,成华区引进的“AI教学行为分析系统”自动抓取教学行为数据,课后自动生成分析报告,辅助进行研课、改课,学科中心组和专家们都可以通过教学行为分析报告,结合自己的观课记录去评课、议课,帮助教师改课。
4.共享智慧去实践。每个学校教研组都深度参与这“一堂课”的交流、讨论、修改设计,并且完成一节修改完善的课例,进行“还课”。最后,总结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再实践。
二、智构课堂:挖掘资源应用的深度
智慧课堂不只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该与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学习资源进行深度“交互”。以“5 I智慧课堂”的构建为抓手,借助资源的深度应用,实施双师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时借助 AI教学行为分析系统,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个性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I”表示尊重学生主体“我”,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情,整体设计教学,要“眼中有人、心中有生”,关注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Improve core literacy”表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新课程、新教材设置教学目标,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或项目,实施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Interaction”表示多向多维“互动”。教学活动中,生生之间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技术让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做法都变得“可视化”。师生之间通过技术创设真实情境,以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给予学生实时点拨和积极性评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Immediate-feedback”表示“及时反馈”数据。教学中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借助 AI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及时反馈学生数据,采取针对性的辅导、答疑、分层作业、个别化指导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更深入。
“ Interconnection”表示资源“互连共享”。注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与教学的深度“交互”,资源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全融通,教师有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双师教学。
三、成效亮点:创新资源应用方式、教研范式、教学模式
1.资源应用方式创新,从资源在外走向资源与教研、教学的共生共长。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中,优质资源如何利用是关键。我们认为,资源不仅仅是在外起支撑作用,更多应该是主动“走入”教研和教学中,与之产生“共鸣”,在深度“交互”中,实现共生共长。
2.教研范式创新,从少数分享走向全员备教学评一体化研修。传统的网络课例研修更多偏重于少数人对课例的分享、评价、交流,很难实现全员联动教研。“三研三上三改”是一种创新的网络教研范式,立足新课标、新教材,基于教师备课、上课、学生学习、评价开展,真正实现了备教学评一体化研修。
3.教学模式变革,从注重技术走向基于双线混融的“5I智慧课堂”。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教学的变革,但是教学的变革不仅仅是依靠技术。以前的智慧课堂更强调先进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而忽视人、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因而,通过“5 I智慧课堂”,将资源应用、新课标要求、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统整起来,线上线下相结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