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28期(总第392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女儿的“野餐课”
■高巧丽
文化《教育导报》2024年第28期(总第3923期) 导报四版

下午,我去接刚上一年级的小豆丁放学,小家伙兴奋得脸上都快炸开花了,一路蹦跶着过来,对我说:“妈妈,有个大消息!这周我们要去郊游、野餐,重点是得自己准备食物,而且老师说了,咱们的预算就只有30块钱,一分钱都不能多花哦!”

接着,我带着小豆丁进了超市,她像一只快乐的小松鼠,开始精心策划她的“美食清单”。先是选了几样能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小零食,接着挑了水、饮料、水果、巧克力和面包。眼瞅着购物篮里的东西堆成了小山,我在一旁偷笑,心想:这老师真有招儿,既让孩子们重温了30以内的加减法,又让他们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金钱的价值。

结账时不出所料,小豆丁的预算超支啦!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为了不影响大家,我建议先付款,回家再重新分配食物,多出来的部分就由爸爸“高价收购”。回到家里,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小豆丁犯难了,皱着眉头问我:“妈妈,你们小时候出去玩,老师对带多少钱有什么规定?为什么感觉这30块钱不够买吃的东西呢?”

我笑着给小豆丁讲述了我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啊,我们可不是准备30元买东西,而是要通过劳动挣到10块钱才能参加活动!”听我说完,小豆丁的眼睛瞪得溜圆,催着我要听更多关于我的童年趣事。

时光倒回20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汉江边。每隔一段时间,学校会组织一次“勤工俭学”的大挑战,让我们这群小孩通过干农活赚取自己的学杂费。

记得那时候开学第一天,老师要求每个人交10块钱,但不用担心,只要肯出力,比如挖蒲公英、捡麦田里漏下的麦穗,就能挣到这笔钱。于是,我和一群小伙伴戴着草帽,背着书包,提着编织袋兴冲冲地出发,走了大概一个小时才到了那片金黄的麦田。我们在麦田里跑来跑去,看见一根麦穗就像发现宝贝一样,赶紧捡进袋子。饿了渴了,我们就拿出自家做的馒头和煮鸡蛋充饥,稍微休息一下。

太阳快落山时,我们都累得快走不动了,可手里那一包包辛辛苦苦捡来的麦穗就像是宝贝,咬牙也要拖着编织袋往家挪。回到家一称,才发现离抵学费还差一大截!当时我们都哭成了泪人,尽管爸妈安慰说明天再陪我们一起捡,但我们还是哭得撕心裂肺。

勤工俭学结束后,老师会在课堂上念诵《治家格言》中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回想起来,最难忘的是自己晒得黑黝黝的小手和磨出了茧子的小脚丫。

后来,当我再次问小豆丁觉得现在的30元够不够用时,她这次毫不犹豫地保留了必需品——水和面包,将零食饮料“卖”给了爸爸。此刻,我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深表敬意,他们总能找到各种实践活动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陪伴并引导孩子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

比如,我有个同事的大儿子今年刚好上四年级,他们学校安排了一场特别的生活实践课,让这些10岁的小孩在良渚体验了3天农夫生活。听说那孩子体验回来后变化很大,不再任性挑食,还懂得了珍惜粮食,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亲自参与种植、浇水、除草、收割等过程,明白了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再也不敢浪费粮食。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让孩子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把勤俭节约的理念融入内心,形成良好的品质。作为一个母亲,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学校下次会给孩子们布置什么样的动手实践作业了。我特别期盼看到我家那个小不点儿在小学阶段一步步长大、不断进步的样子,这过程“想想都觉得刺激”,又充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