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34期(总第392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党员教师成为家校“信使”
■成都高新新源学校 杨芳 黄中荣 黄雪
学校党建论坛《教育导报》2024年第34期(总第3929期) 导报三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而家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在14年前开始了“信使家访”实践,要求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积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等,争取全面研究和了解学生,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路上不掉队。

一、理清思路,明确“信使家访”的基本目标

“信使家访”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近年来,家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有的家长存在焦虑情绪、亲子矛盾以及无法处理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等情况,他们需要家庭教育的指导、家校合作理念和实践的引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增进沟通、相互理解,而“信使家访”就是一种纽带。它不仅可以促进家校间的交流与理解,也能让教育理念和方法变得温暖与鲜活。

一是强化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当教师眼中有了学生、有了家长,会更关注一个孩子的成长背景和成长过程,会主动去了解学生背后的故事,优化孩子成长的外在和内在因素,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是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共情能力。当孩子出现思想波动、情绪冲动、不良行为习惯屡教不改的时候,原因可能在家庭。班主任到家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到主动沟通。对孩子的关爱行动会让家长产生共情,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产生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

三是提升教师的沟通、协调等育人能力。学生是丰富多彩的,家长也是多种多样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非常困难。如何找到切入点、怎样建议家长改进,教师要反复研究、不断思考,优化沟通策略,说话讲究艺术,才能让家长从内心深处认同、在行为上慢慢改变。

二、建章立制,确定“信使家访”的基本规范

为高效开展家访工作,学校制订了《成都高新新源学校教师家访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做好全面规划。学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家访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学高效、坚持形式多样、坚持廉洁自律;家访内容可以交流学生情况、探讨教育方法、宣传教育政策、虚心听取意见等;班级根据各自情况,确定入户家访学生甄选条件,如艺体特长类、学生帮扶类,重点关注第二类学生:如家庭特别困难、遭遇重大事故、厌学、品行不佳和对学校工作或政策不理解或不支持等;设计了入户家访沟通指南,做好家访前准备工作,如提前了解家访学生状况,提前预约家访时间,提前沟通家访学生等;提升家访工作技巧,家访中要观察了解、询问关心、倾听劝说;家访后及时反馈和总结,有特殊情况跟班主任、年级组、学校反馈,关注家访后学生变化,随时跟进;最后形成成果,家访教师填写入户家访记录表,学校选取典型经验交流和推广。

三、真抓实干,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14年的“信使家访”中,党员教师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真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好感,实现了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完善思路、在一线解决问题。他们在家访中广泛征集家长对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切实破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难题,为立德树人注入更多正能量。

家访中,党员教师们为特教学生送教上门;聚焦家庭教育的“需求侧”变化,针对典型问题,与家长共商教育对策,直面问题,坦诚交流,帮助学生和家长找到最优发展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困难,指导家长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交流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行为习惯与心理品质的培养,倡导亲子交流,对孩子多鼓励,多创造机会,营造宽松的活动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增强信心,放宽心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对有突出困难的,引入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社区、专家等力量,持续指导和帮助,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唯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党员引领教师开启的这条“信使家访”之路,这是一条用爱心和专业铺就的家校协作之路,是一条用时间和空间铺就的解决困难之路,是一条助力家长从合法家长到合格家长的成长之路,更是温暖每一个人的教育之路。“信使家访”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反馈和评价促进,走进每个家庭,和家长有效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协作育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