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42期(总第393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省各高校和各地公安机关强化警校联动,共同守护平安校园——
打造警校共育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浚录
《教育导报》2024年第42期(总第3937期) 导报一版

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各高校和各地公安机关如何持续强化警校联动,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防线?在日前举行的全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建设推进会上,西南医科大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作警务服务工作推进情况介绍,泸州市公安局、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围绕警校共育作交流发言,展现“警校共建共治、守护平安校园”的工作成效。

警校共育共治“一盘棋”

早在2001年,在泸州市公安局龙马潭区分局的支持下,西南医科大学在全省高校中率先设置了警务室。2023年,该校一次性增加投资50万元,将原警务室增加220平方米的面积,建成“西南医科大学警务服务中心”。

在拓展“一个中心”的同时,学校还依托警务服务中心将校园安保力量与公安专业力量两支队伍有效整合、同向发力,建立了“信息共享、形势共研、事件共处、联动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警校共育“一盘棋”、预防处置“一条链”、校园防控“一张网”的工作新格局。在筑牢校园交通安全屏障方面,学校聚焦规范管理,统筹做好电动两轮车专项治理工作;聚焦宣传教育,联合辖区交警部门进校宣传交通法律法规;聚焦综合治理,校园内电动两轮车停放有序、行驶规范,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属地公安部门密切协作,通过警校工作全量对接、信息共享、机制固化、分级处置、服务延伸、一体作战等举措,构筑了“齐抓共管、多元联动”工作新格局。

此外,在内外齐心聚力方面,学校多方联动,建立以公安驻校警力、学校后勤保卫处、学生工作部、常备联勤联防队伍的“四位一体”联勤联防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群防群治,构建“警校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安全工作新格局。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与泸州市公安局龙马潭区分局着力打造“四新四化”警务服务模式和校园内“特色反诈”防护网的工作机制。

具体而言,该校以警校共育“新理念”,打造“多元化”服务阵地,将校园安全管理阵地前移,在学校学生人流量最大的商业街选址建设警务服务站,配齐配强人员力量。以警校会商“新机制”,打造“一站化”服务体系,每月定期召开警校联席会议,通报当月学校警情,分析研判校园安全稳定形势,研究对策措施。以警校管控“新模式”,打造“集成化”防控网络,若发生“电诈”警情,可精准指导警务服务站开展前期取证和止损工作提升处置效能。以警校联动“新场景”,打造“反诈化”校园屏障,创新宣传方式,让反诈宣传成为常态。

健全联动机制 合力守护校园

泸州全市公安机关以警务服务中心(站)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校一方案”工作思路,推动阵地前设、力量前推、机制前置、服务前移,形成了“一体联动、融合治理、警务到校、守护平安”的警校共建共治共管新格局。

在搭建架构体系方面,泸州市公安局多次会同教体部门和高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专题会议协商,搭建高校、公安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建设工作专班,配齐警务专业、警务专职“两支队伍”。在确保安全稳定方面,高校警务中心(站)建成后,公安政保、出入境、治安、禁毒、交通、巡防、派出所等警种联合入驻;积极发挥警务中心(站)“前哨”作用,做到事前研判预警、事中化解处置、事后复盘跟进。

近年来,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把校园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以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联动公安专业力量,扎实推进警校共育,全力建设平安校园。

一是健全联动机制,凝聚平安校园合力。配齐用好法治副校长,泸州全市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公安民警任职率达50%,学校安保队伍专职保安配备率达100%;健全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会商研判机制。二是搭建联动载体,夯实平安校园基础。整合公安、学校、家庭三方力量,在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全覆盖设立“护学岗”;巩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安防设施建设,实现校园安防6个100%全面达标;邀请交通治安、禁毒、经侦等警种深入校园,每年入校宣传、演练2000余次。三是聚焦联动重点,守牢平安校园底线。联动公安、消防等部门全面开展消防燃气、校车及校园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组建“云溪青禾”志愿服务队、警盾志愿服务团等,深入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