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传活动天府家长“慧”第四期开讲。在“天府家长‘慧’客厅”环节,教育厅基教处,成都市青羊区、武侯区、成都高新区以及成都墨池书院小学分享了“办好家门口优质学校”的相关举措和做法,共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心圆”。
从蓝图到校园,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新办一所、优质一所”是家长对教育的期待;“新建一所校、带动一片好”是社会对教育的诉求。2016年,四川省特级教师谢治国领衔开办墨池书院小学,以“一开办、即优质”为办学目标,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赢得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10年前,大源片区快速崛起,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居民逐渐多起来。但那时中小学仅有几所,孩子们上学难,学位紧张,路途较远,每天需乘车来回颠簸几十分钟,好多孩子起得早,眯着眼睛在车上啃面包、喝牛奶。”成都墨池书院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治国回忆道。
2016年5月,谢治国带领十多位优秀教师筹办学校。带着“建一所、成一所、起步即优质”,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使命,学校抓好文化引领,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从纸上蓝图变为现代化校园”,让高品质教育资源惠及了周边家庭。
学校被命名为“成都墨池书院小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新区科技文化融合重构。“我们精心布置了墨池、子云亭、汉字天空、子云读书台、九思堂等景观场域,孩子们经常在这些地方读书诵诗、弹琴吹笛、写字作画、举棋对弈。”谢治国说,慢慢地,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也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有中国文化味道的小学”。
此外,学校整合家校社医多方资源,构建家长学校课程,引导家长“做有勇气的父母”。学校和片区内的益州小学、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等学校经常一起做联校教研,研发区域课程,共享学校特色课程。
如今学校有62个班、2800余名学生,他们就住在学校周围,步行10来分钟就可以到学校,高年级的孩子大多数自己上学、回家。“孩子们吃得好了,睡得足了,学得好了,身体棒了,家长也省心省事了。”谢治国说,学生毕业了,就近升入成都市教科院附中、石室天府等中学,12年的教育就在家门口完成了。
精准发力,区域推动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如何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近年来,青羊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满覆盖。
“突出教育优先,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力保障学位供给,‘一校一案’资源配置提档升级,夯实优质均衡根基。”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总督学张勇介绍,30年来,青羊教育一直推进“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学校特色发展,更好地满足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青羊区通过深化提质扩优,新建学校,办一所、优一所。学校在集团引领中实现共建共享。目前,青羊区有17个教育集团,建立了“四同三共享”集团内部合作机制,规范集团发展考核,集团之间和集团内部差异不断缩小。
创新举措为学子幸福成长保驾护航。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好“新学校”,提升“薄弱校”,培育“优质校”,着力推进“五好”工程,保障学生吃得好、睡得好、锻炼好、学习好、发展好。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总督学匡世联介绍,高新区开展中小学生睡眠保障行动,加强作息管理,保证学生午间休息时长,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动午小憩项目,让学生能够“躺平睡”。
作为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武侯区着力推进规范化家长学校建设,围绕弘扬家国情怀、交流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素养、筑牢家校沟通桥梁等目的,常态化开设“武侯家长学堂”、家庭教育“120工作室”、喜马拉雅“云听”学堂,对不同需求家庭和困境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参与学习人次达500余万。
“武侯区通过集团化办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校家社协同育人等举措持续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罗虹说,系列举措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也让孩子的发展未来可期。
“在四川教育的百花园里,我们力争打造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和谐教育生态,让优质教育‘遍地芬芳’、处处盎然。”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罗涛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立的法定原则,对此,国家和省级已出台了系列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根本还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罗涛表示,近年来,我省全力在义务教育的扩优提质上下功夫,通过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学区制治理和集团办学、构建远程教学模式等举措,优质教育资源正加速发展,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