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37期(总第305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亦师亦友 共同进步
■胡长平
《教育导报》2017年第37期(总第3054期) 导报三版

每年学校都有新老师到来,学校会安排相关培训,指定结对教师。于学校而言,青年教师是未来,他们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具备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当指导老师后,与他们相处,我逐渐有了一些经验和思考。

首先,为了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师,我们一起备课。备课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清楚教材所述的直观内容,还要弄清所备课内容在本章节乃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学生学情。

青年教师往往理解能力较好,但因为陌生,所以对教材把握的系统性还略有欠缺。通过共同备课的方式,可以解决好这一难题。同时,共同备课还可以让青年教师更好地把握讲课时学生思维的细微变化以及应对方式。

共同备课时,我常采用聊天的方式将日常教学中积累经验告知青年教师。同时,我也从他们那里汲取对教材解读的“亮点”,而这些“亮点”正是我们教学上的创新点。

作为乡村小学,在学生视野相对狭窄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新老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所以,共同备课的同时保持青年教师自主研究的意识,他们有热情,有活力,与他们的接触,我也学到不少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和用语,活跃了课堂。

其次,在对待学生听课的态度上,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在部分学生无法很好配合教学的时候,采取强制的方式来扭转课堂局面。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效果立竿见影,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事实上,我们反复使用批评等课堂手段,容易让学困生更加厌学,长此以往,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位青年教师所采取的“换位法”,极为有效。

这位教师的“换位法”,就是讲完后将学生按学习状况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上讲台为大家复述老师所讲内容。或者,在新课开始之前,由老师指导几个学生备课,由学生先上台讲课,老师补充。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使是部分平时想方设法偷懒的学生,也因为顾忌小组荣誉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一教学实验虽然有待完善,但教学效果和课堂活跃程度不得不让我反思。

第三,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政策的感召下,数量可观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到我们乡村小学来。但在来到学校之后,他们往往处于离群索居的状态。

究其原因,有远离亲友的孤独,城市与乡村生活的落差,以及对个人前途的迷茫等。我住在学校附近,与他们交集较多。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都会努力将他们拉进我们的教师“大家庭”中,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归属感。

与此同时,这些新教师的出现,也让我们在接触形形色色的“新鲜”科技时,有了可以请教的人。融入并且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是让这些“新鲜”人扎根乡村教育最好的方式。

青年教师应该快速进步,老教师也应当终身学习,优势互补,才能为乡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