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0期(总第395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权威专家分享实用技巧,助力考生——
“慧”填志愿 圆梦高考
■本报记者 张文博(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教育导报》2024年第60期(总第3955期) 导报二版

高考结束,考生们即将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填报志愿?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6月14日,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传活动“天府家长‘慧’”第六期围绕“高考志愿填报”的主题,邀请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为考生与家长介绍2024年最新的招生政策,帮助考生和家长科学、合理地进行志愿填报。

读懂平行志愿,降低填报风险

     “我省高考成绩和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将于6月23日公布,志愿填报同步开始。这不是说要等到知道分数后才考虑志愿填报,而需要在公布高考成绩之前,就了解高考政策、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副处长卿川表示,目前大多数省份在普通批次已经实行了平行志愿,即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

平行志愿的检索方式主要依据考生的分数和志愿顺序。以某个批次为例,系统首先从分数最高的考生开始,逐一检索其填报的多个志愿学校。一旦某个志愿学校有空缺名额且考生符合录取条件,系统将立即进行投档,而考生后续的志愿将自动失效。以此类推,系统将按照同样的规则对每位考生的志愿进行检索和投档。

和顺序志愿相比,平行志愿在多个方面具有优势,但填报不当依然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考生成绩相对较低且选择专业不服从调剂,或是身体条件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就很有可能出现退档的情况。退档后,考生无法参加平行志愿中其他几个志愿的检索投档,只有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卿川说。

他提到,部分考生填报院校志愿时,填报的院校定位不准确:要么全部填报了远超自己水平的院校专业,造成所有志愿都滑档;要么全部填报了远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专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分数;有些考生的志愿填报看似合理,但都填报分数极为接近的几所院校,过于扁平,没有形成“冲、稳、保”的稳健结构,本质上丧失了很多机会,风险也很大。

目前,社会上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取利益,故弄玄虚,把志愿填报吹嘘成高不可攀的技巧,开展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活动,收取高额的费用,提供不准确的政策解读、不真实的招募信息等误导家长和考生。

“那些所谓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往往利用极端或特殊的案例,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他们常常灌输给家长一种观念,即如果不借助他们的帮助,考生可能会错过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卿川指出,高考录取的本质仍然是基于考生的分数,这是进入理想学校和专业的基础,因此,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分数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卿川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警惕高价志愿填报指导和诈骗陷阱,不要轻信虚假宣传。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兴趣,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志愿填报选择。

善用生涯规划,进行精准定位

在人生的重要节点,选择大学和专业无疑是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步。面对众多高校和专业,该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副总编李振东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详细解析了院校优先、专业优先、地域优先、就业优先、深造优先5种志愿设计。

“对于成绩优异的考生来说,院校优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振东表示,这类考生应更注重高校的平台资源、行业特色和背景。“我们常说的‘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它们的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术氛围以及就业质量都极具优势。但在选择时,还需考虑综合性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差异,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

对于成绩中等或偏下的考生,专业优先可能更实际。这部分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多维度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瞄准一些优势特色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些二本或专科学校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

此外,地域也是选择大学和专业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就读,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热门地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果选择就业优先,则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李振东建议,考生可以从国家战略和政策出发,预判行业的发展前景,如数字中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可能预示着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同时,还需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把握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在了解高校就业质量方面,考生可以通过查阅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关注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去向、落实率以及就业流向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出选择。

“对于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生来说,资源考虑至关重要。”李振东说,一方面,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以考虑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模式,直接达到深造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成绩中等的考生来说,选择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便于进一步深造。

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关注国家大力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学校的试点班等,这些模式通常具有较高的升学率,对于有志于深造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科学填报志愿,提高录取几率

志愿填报如同绘制未来的蓝图,其策略性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录取几率呢?

“高校在录取时,除了参考考生成绩外,还会综合考虑考生的填报志愿情况。”李振东表示,合理拉开志愿梯度、科学排序是提升录取几率的关键。具体而言,他建议考生采取“冲、稳、保”的策略,即选择一些录取分数略高于考生分数的学校作为“冲一冲”的目标,确保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选择往年平均线差均值和最低录取分排位与自己现有成绩及位次相当的院校作为“稳一稳”的备选,确保录取有一定把握;最后,选择一些录取分数低于考生分数的学校作为“保一保”的底牌,确保不落榜。

在分数梯度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当调整同一档院校志愿的位置,将最想去的院校排在前面。比如,河海大学和长安大学这两所高校的录取分数和位次比较接近,如果考生对水利类专业感兴趣,就可以把河海大学的位置往前调整;如果对交通类专业感兴趣,则选择长安大学。

李振东提醒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还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有些考生只关注“龙头大学”,对专业没有具体要求,这种想法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分数浪费。因此,我们在选择学校时,应该尽量考虑专业的匹配度和自己的兴趣特长。

另外,对于分数优势不明显的考生来说,服从专业调剂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虽然可能会面临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的风险,但也能增加录取的几率。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大类招生政策,这些政策可以为我们在大学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除了上述策略外,李振东还强调要仔细阅读并理解高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其中包含了录取原则、录取条件限制等重要信息。只有深入了解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录取几率。比如,有些学校会对身体条件、外语成绩、单科成绩等方面提出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这些要求,即使分数再高也可能无法被录取。因此,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招生章程中的相关内容。

李振东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后,还要密切关注录取信息的变化和动态调整策略,以实现自己的录取几率最大化。“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应该过分焦虑或沮丧。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志愿填报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李振东说。

问答时间

问:孩子填报了某高校,没有被录取,这所高校为什么却一再征集志愿呢?

卿川:这是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所致。按1:1进档的考生如果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是身体受限等原因被退档,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因为计划未完成,需再次征集。所以,部分高校一再征集并不是因为征集志愿无人填报和生源不足,而是因为按录取规则,学校须为完成招生计划反复征集志愿。

比如,某学校的舞蹈专业对身高有严格的要求,考生乙的身高刚好差了1厘米,结果被退档。退档后,家长在征集志愿时再次填报了该校,但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被退档。这种情况反复发生,最终导致学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而考生也失去了其他学校的录取机会。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核对学校的招生章程和身体条件要求,确保自己的体检信息准确无误。高校在录取过程中,通常会以体检表上的数据为依据,而不是考生或家长的主观陈述。

问:在进行平行志愿投档时,如果被A学校退档,是否还能继续投档到其他学校?

李振东: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考生被退档后不能在同一志愿内再次投档。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实行一轮投档,这意味着,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考生的档案只能被投递一次,而且是在同一批次内进行投递。当考生的档案被投进某一所院校时,该批次的投档工作就已经结束了。换句话说,考生的档案在投进某一所院校的同时,也就失去了继续投档至其他院校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进档后退档的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充分了解各所院校的录取规则和要求,或者是因为考生的分数、体检结果、专业限制等原因不符合院校的录取条件。一旦考生的档案被投进院校后又被退档,就意味着该考生在本次高考录取中已经失去了该批次的录取机会,只能参与征集志愿或等待下一批次的录取。

因此,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需要谨慎考虑,合理规划志愿顺序,以提高被心仪学校录取的可能性。同时,家长和考生也应该了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避免因误解规则而错失录取机会。

 

6个步骤

做好填志愿前的准备

第一步:熟悉政策

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

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博客、论坛、家长圈,相互交流获得专业知识。

第三步:准确定位

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

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第五步:初选志愿

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大致划定一些在本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第六步:模拟填报

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地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模拟。每年在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