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蜀郡守文翁筑石室、办官学,点燃文化的火种,“至今巴蜀好文雅”;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育工作者有了人民教师的新称谓,以教育家精神扎根百年树人大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代代师者燃烧自己,传递知识之光、汇聚智慧之光,为孩童启智,为民族培养栋梁之材。
9月6日,四川省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向无上光荣的人民教师致敬,也带领我们靠近那一束束“光”——或是点点荧光照亮山野、或是熠熠晨曦流光溢彩,或独自闪烁、或汇成星河,每一束光都温暖而明亮,值得被看见、被记得。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一代代教师之间最动人的心灵约定。活动中,不同时代的师生忆往昔、话今朝、展未来,他们之间的深情对话,展现出一代代师者孜孜不倦育人育才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投射出春风化雨、奉献家国的炽烈情怀。
40年薪火相传,唯有热爱比岁月漫长
从走上舞台到谢幕离场,活动中,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杨尚薇,一直紧紧搀扶着年近八旬的老师冯淑蓉。
“励精图治,鹏程万里。”1985年,杨尚薇从成都师范学校毕业,班主任冯淑蓉的寄语伴随她走上教师岗位。“我和老师们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那时起,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我也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感到无上荣光!”杨尚薇激动地说。
杨尚薇进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任教,一干就是40年。她说:“冯老师的叮嘱和谆谆教诲,我一直牢记于心,那是我人生和教育生涯中的一盏明灯。”
20多年前,冯淑蓉要创办一所新小学,她专门去找已是龙江路小学教导处主任的杨尚薇“取经”。杨尚薇毫无保留地将办学经验跟自己的老师分享。
如今,78岁的冯淑蓉和59岁的杨尚薇,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的活动中再次相遇,二人无比动容。
冯淑蓉感慨:“做了一辈子教师,从师范的讲堂到小学的校园,再到社区的教育活动,岁月的脚步,谁也不能阻挡,但当我看见我的学生当了老师,更多的年轻朋友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他们把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一代一代传递,这令我无比欣慰、非常自豪!”
择一事,终一生。杨尚薇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把青春和人生都奉献给了教育。她现在担任龙江路小学的党总支书记,带领着一批又一批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奋斗在教学一线,用知识陪伴孩童们快乐成长。她说:“教育事业代代承接才有力量,很荣幸我还承担着教师的责任,也相信年轻老师们将继续创造中国教育事业未来40年的辉煌。”
大凉山童音袅袅,传唱教育帮扶“山海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伴随着老师的吉他伴奏,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中心小学妞妞合唱团的孩子们用一首《苔》感谢师恩。
妞妞合唱团的指导老师是彝族小伙吉布小龙。他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业,曾怀揣着音乐梦想,在成都、北京多次参加歌唱和创作比赛,想成为一名专业的音乐人。
3年的追梦之旅后,他认识到理想也可化作另一种形式的奉献与回归。他带着吉他回到大凉山,考入大槽乡中心小学,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我从小特别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但只能跟着电视学,因为学校没有音乐老师。”想到自己的童年,吉布小龙决定,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用音乐的力量鼓励学生们奋勇前行、跨越大山。于是,他和学校另一名音乐教师建立了妞妞合唱团,从教唱歌,到根据大凉山的故事创作歌曲,用音乐给学生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2022年,浙江与四川携手,共绘教育帮扶新篇章。500余名教育人才以“组团式”帮扶的创新模式,跨越千山万水,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播撒在川内50个帮扶县的47所学校。吉布小龙带领学生们用歌声传唱浙川教育帮扶共进的“山海情”,用音乐铭记恩情。
歌声中,受帮扶学校的学生向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代表致以谢意。代表们表示:“东西协作、山海深情,带着对教育的理想和热爱,我们必将履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骑着摩托车,把学生“载”到国际赛场
“这次我们终于成功了,拿到了巴黎奥运会的第二名,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付出!希望您健康幸福、越来越好!”“在未来的路上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会好好训练,为国争光!”活动中,中国女子曲棍球国家队队员但文、四川省女子曲棍球二队队员符梓煜等,通过视频向犍为一中体育教师陈霞传达了感谢和祝福。
时间回溯到2005年,从四川省女子曲棍球队退役的陈霞听说犍为一中要组建一支女子曲棍球队,她毛遂自荐,带着自己对曲棍球运动的热爱,开始了教师生涯。
曲棍球是小众的运动,球队成立之初招生困难,陈霞骑着摩托车,不畏严寒酷暑,四处发掘潜力苗子,耐心说服家长,用真诚与热情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之火。面对零基础的小队员,她手把手教授基本功。有的小队员受不了训练的苦,中途想放弃,陈霞又化身“妈妈”给予鼓励、加油和关爱。她的小本子上记录着小队员们的点点滴滴。
当教练的第一年,陈霞带着10个学生参加四川省的曲棍球比赛,打了5场球,输了50个球。“当时非常失落,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曲棍球教练。”但陈霞没有被一次的挫败打倒,她认真总结经验,调整训练方法。次年,她和学生就在四川省第十届省运会上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陈霞执教的19年里,她和团队培养出了上百名曲棍球运动员,为国家队输送了7名运动员。从伦敦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连续4届奥运会都有他们培养的队员参赛。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有4名来自犍为一中的队员参赛,帮助国家队拿下了奥运会银牌。
陈霞说:“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有的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有的和自己一样选择了教育事业,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也祝愿学生们在追梦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科教融汇,助力强国建设
“我们培养学生最关注的是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做好尖端学术研究,‘立地’就是要解决国家发展的实际问题。”活动中,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教师团队明鑫教授分享了团队的科研和育人故事。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数十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教师团队埋头苦干,潜心于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攻坚。
在团队负责人张波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实验室两次牵头取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发表 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62项。
今年6月,团队最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项目——“功率 MOS与高压集成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更是建立了功率MOS器件电荷平衡新理论,突破了功率高压MOS集成耐压瓶颈,实现了功率芯片从依赖进口到技术服务全球的转变。
科技攻关硕果累累,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同时,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走上科研育人的“巅峰”,被誉为“全球功率半导体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
团队的张波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李泽宏、罗小蓉、乔明和陈万军4位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周春华、严颖怡、明鑫、章文通4位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任敏教授、张有润副教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实验室培养出博士生91人、硕士生1200余人,为国家微电子事业输送中坚力量,其中,多名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国家重点单位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行业头部企业技术高管、国家高层次人才等。
“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非常体系化,首先要全过程、系统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要与产业需求密切配合;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明鑫说,在科教融汇、助力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团队将矢志不渝地去探索、去攀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技术实验室教师团队发出铮铮誓言。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陈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