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80期(总第397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师成长树系统”赋能教师评价
■成都市石室中学 田间 蒋宇瑛
《教育导报》2024年第80期(总第3975期) 导报三版

教师评价体系的革新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石室中学“教师成长树系统”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将教育大数据、云计算与5 G高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探索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体系有机融合的二元协同校本评价体系,实现了结果与过程、综合与特色、自我与外部、线上与线下的多元评价方式的统一。这一探索和实践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石室中学“教师成长树系统”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将“指标体系”与“应用体系”紧密结合的二元协同校本评价机制,旨在推动教师评价的深度与广度。

在指标体系方面,学校根据国家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立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包含师德测评、综合荣誉、教育教学常规、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科研、竞赛辅导、教育管理、辐射引领、其他评价九大维度的全面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体系方面,学校独立研发出集成“智存”“智画”“智评”“智用”四大核心功能的“教师成长树系统”。依托系统功能,在优化结果性评价的同时,创新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这些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管理者,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发展,也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管理效率。

我们的探索历经六个关键步骤。第一,需求调研,即深入分析指标体系,明确应用体系(教师成长树系统)的技术需求和功能需求,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第二,搭建系统,即基于调研分析,由技术公司进行系统开发,初步搭建基础层设施、支撑层平台、应用功能端、应用层终端;第三,采集数据,即采集全校教师的基本人事信息和荣誉成果数据,生成石室教师成长的大数据;第四,开展评价,即建立线上评价考核活动,实现多主体、多维度、多方式的评价;第五,结果运用,即向教师个体、群体及管理者等不同的对象反馈评价结果,实现多方联动、凝心聚力,共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六,反馈优化,即定期汇总管理端与教师端的使用反馈,对系统进行迭代升级,并根据全校大会、教代会及专家研讨会的意见,不断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其科学性和时代性。

经过六个步骤的探索,学校实现了校本教师评价的两大发展:

一方面,优化结果性评价,提质增效,减轻负担。在传统纸质化教师评价中,教师评价的组织者、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涉及多部门、多主体协同评价时更是如此,且教师的成果材料保存不当、容易丢失,为教师评价增加了难度。而石室中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原有绩效考核、职称评价、评优评先等结果性评价的电子平台化管理,“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路”,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

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性评价,诊断过去,面向未来。具体来说:从教师个人层面,开发出教师个人画像、教师年度成长报告、评职评优智慧诊断等功能。以雷达图和柱状图等可视化形式呈现教师的综合画像,生动展现教师的综合表现与发展特色;以5年为周期或以职称段划分的阶段性教师成长画像,描绘了教师不同阶段的发展轨迹;以教师个人年度成长报告多维细致地勾画出教师一年的专业发展图景,通过成长树的果实形象地反映其成果与进步;借助“评职评优智慧诊断”功能,教师还能够根据职称晋升和评优标准,自我对标,清晰识别自身条件与目标的差距。这些数据为进行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清晰而全面的视角,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自我评估和成长方向,有效解决了评职评优过程中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这种评价,超越了传统的奖惩机制,更加注重教师的个性化成长和内在激励,充满人文关怀。从教师群体层面,“教师成长树系统”还能细致勾画各类教师的群体画像,清晰地揭示特定教师群体的队伍结构、专业发展特点与成长需求,为教师的发展和培训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以物理教研组为例,群体画像揭示了团队的年轻化趋势和合理的结构布局,指出了在提升教学成果质量和培养教学领军人才方面的潜在需求。从教师管理层面,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有助于管理者了解特定教师个体或群体的发展情况,从而设计和实施更加精准、科学、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客观、更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