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0期(总第400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领航战神”
——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师张焕
■杜雨洲 郗冰莹 本报记者 葛仁鑫(图片由学校提供)
人物《教育导报》2024年第110期(总第4005期) 导报四版

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却要经受一番历练。对很多飞行学员来说,不少专业课程和训练都令人望而生畏,对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师张焕的学生来说,即使专业名词再生涩费解、领航概念再抽象难懂,张焕也能将其讲得生动有趣且容易理解。

张焕所授课程叫作空中领航,是飞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38年来,张焕以其生动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生眼中“零差评”的“领航战神”。在他的悉心培育下,一届届学生心中蓝天梦的种子发芽、生长,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蓝天上开花结果。

 

课堂上,张焕细心为学生讲解。

“特别喜欢教学”

新学期伊始,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第八阶梯教室里,张焕在不借助话筒的情况下,开始了他95分钟的授课。在这间拥有198个座位的大教室里,他全程走动着,时而用手比画,时而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时而拿笔板书。谁也看不出,这位神采奕奕的老师距离退休仅有一年的时间。

为何不用话筒?张焕用一口重庆方言幽默地回答说:“我从小中气就嘿(很)足,还参加过合唱团,知道啷个(怎么)发音不费嗓,应该说是老天赏饭吃哈!”笑过之余,他又目光炯炯地说:“话筒会束缚住我,影响我的发挥。”

张焕自信地表示,哪怕从上午第一节讲到下午最后一节课,他也能在下课后哼着歌走回办公室,精神充沛的原因是他“特别喜欢教学”。

很难想象,教师其实是张焕从小排斥的职业。曾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考进大学,走入了民航领域。大学毕业时,张焕选择到学校当飞行教员。原本以为自己从事的是与传统教师不一样的工作,但刚工作不久,因为多种原因,张焕便转为理论教学老师,加入航行系,教授空中领航课程。

张焕直言,自己经历了从最初的排斥到被动地接受,再到后来深深地热爱这样一个过程。而其中不变的,是他的较真。

一开始,面对空中领航知识的欠缺,张焕在正式授课前开启了集训式的自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完了整本教材。然而初上讲台他还是会紧张,甚至突然忘记要讲的内容。这让追求完美的张焕意识到,作为老师,不仅要记住教什么,还要掌握好怎么教。

于是,他开始一边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一边摸索更好的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那时,他年仅22岁。

编剧 导演 演员

如今,讲台上的张焕早已从一个略显生涩的青年小伙,变成了“套路满满”的资深教师。

“焕哥”“焕叔”“焕爷”,这些学生对张焕的称呼,他都欣然接受。有时候,学生还会在课前故意把他的教具藏起来,面对这些玩笑,张焕不仅不生气,还会配合“表演”,“与学生成为朋友,是教学取得成效的第一步。”

某个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后,张焕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通过后,他收到了这位同学发来的消息,内容充满了对张焕的感谢。原来,该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对于是否要继续学习飞行摇摆不定,正是张焕的第一堂课,让他坚定了自己继续学习的决心。

第二次上课时,张焕特意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后,为他分析利弊,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并保持了长期沟通,两人建立起了信任。后来,这位同学一直成绩优异。

“只教书,不育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对于要强的张焕而言,光合格还不够,他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好老师是一个出色的编剧,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的内容;还是一个厉害的导演,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更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用丰富的情绪去带动课堂的气氛。”

于是,他会在课前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热点或者话题,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利比亚撤侨事件”“C919首飞机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等彰显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都出现在张焕讲课的案例库中。

张焕的课堂看似轻松,但其实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点,都在他精心设计之下,只为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

精雕细琢的教育工匠

喜欢钻研,是张焕认为的自己最大的优势。这么多年来,他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精进“技艺”。

如何让学生理解空中动态飞行中抽象的概念?他变身为“手工艺人”,找板材、做切割、刷油漆、画线条,一个精美的“限量版”教具——导航仪表完成制作。这一类“传统道具”,一度是张焕课堂上“性价比”最高的教学工具。

时过境迁,如今一个个教具早已布满斑斑痕迹,张焕编著的《空中领航学》教材也已更新到第四版。

时间回到1995年,随着中国民航大发展,当时的教材已经不适合民航教学,于是张焕挑起大梁,开始了新的《空中领航学》的编著。第一版历时一年编写,于1996年正式出版。

在这一年中,张焕翻阅了超过40本中英文参考书籍,每本精细阅读不低于3遍,查阅了50多份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行业文件,甚至专门花了3个多月时间画图。最终,他靠手写完成了60余万字的书稿。

直到今天,教材经过几次改版,内容安排和形式结构较最初有了很多变化,不变的是张焕那股较真和爱钻研的劲儿。书里的每一张图,都是他学习现代绘图工具后在电脑上制作完成的,每一张照片,也都由他自己进行拍摄。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图标方位,他甚至用自己的手作为“参考工具”出现在插图中供学生比对。

时光荏苒,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一届届学子圆梦蓝天。今年教师节,不少人都在转发张焕的一张照片。画面中,他迈着弓字步,正身体微倾着在黑板仅存的空白之处“作画”。

“张老师的身体犹如分成了3个象限,与当时课上的内容正好契合。”已经毕业3年的郝晨阳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照片经过后期处理,被他命名为“领航战神”,“张老师在我们心中就是‘空中领航活地图’,他的每一次讲解都在赋予我们力量,让大家飞得更正、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