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6期(总第401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浙江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队伍赴川助力教育发展——
翻过“重重山” 结下深深情
■本报记者 陈朝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年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风采《教育导报》2024年第116期(总第4011期) 导报四版

       “每次回家要和孩子重新熟悉。”阿坝州黑水县中学校校长赵杰的小女儿在浙江省海宁市上幼儿园,每次回家,因为隔的时间太久,小女儿都不让他抱,需要重新“父女相认”,这让赵杰感觉有点好玩,也有些心酸。

       赵杰是浙江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队伍中的一员,2023年3月,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一赶到四川省的岗位,就将全部精力放在帮扶学校。如今,黑水县中学校的教学有了很大进步:经过浙江海宁教师们两年的努力,今年高考成绩喜人,本科录取和高职单招录取人数都有显著增长。

        自2022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启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浙江共有100余名校长和教师远赴四川开展“组团式”帮扶,身影遍及阿坝、甘孜、凉山等地,他们跨越千里之遥赶赴异地课堂,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怀着如大海般深厚的教育情怀赤诚奉献,帮助受扶学校跨越教育提质的“重重山”。

浙江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撒爽、赵杰、葛群飞、王英浩(从左至右)在黑水县中学校校门口合影。

义无反顾

浙江来的“可爱的人”

“地震较多、偏远落后、高反”……谈起“组团式”帮扶的目的地,浙江省的帮扶教师心里曾有众多顾虑,但一想到学生,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

“刚来时就在手机上安装了地震预警软件。”来自浙江海宁的黑水县中学校物理帮扶教师撒爽说,四川地震较多,自己有所担心,但来后她发现震级一般都在4级以下,“习惯后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反倒是夏秋之交的暴雨,容易引发泥石流,破坏电力设施,导致长时间断电。“今年夏季雨水较多,学校有段时间断水断电,我们就组织学生保障安全、外出采购、维持运转。”撒爽回忆说,黑水县中学校校长赵杰、英语教师王英浩、数学教师葛群飞等一批浙江教育帮扶教师在艰苦环境中悉心呵护学生。

“当地老百姓,不管是不是学生家长,知道我们是浙江来的,都特别热情。”撒爽记得,随着自己逐渐融入当地生活,无论是寄快递,还是买东西,总能感到大家“对教师的尊敬”,很温暖。

来自杭州市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的数学教师李晗还记得,两年前,她刚到泸定县,多变的天气就让人吃不消:“山区温差很大,一来就感冒了,好了又发,反反复复一个多月。”

李晗是杭州学校里报名参加帮扶最积极的教师之一,“第一批赴川支教就报了名”,当时,当地教育局考虑到她身体弱、孩子小,没有将她列入名单。今年2月,一等到同事帮扶结束,李晗第一时间赶来接替。

四川和浙江有一个小时的地理时差,凉山州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英语帮扶教师胡旭清每天吃完晚饭和儿子视频聊天时,她的背景里天还是亮的,儿子那边却已经是黑夜了。

“我的支教情怀是受到《山海情》等影视剧的影响。”胡旭清告诉记者,在家乡奉化时,她和朋友们就热心公益事业,这次来甘洛县帮扶,就是“接了闺蜜的班”。

“家人支持我在帮扶岗位中多作贡献。”和父母、妻子商量后,来自浙江杭州的化学教师王呈力毅然来到四川。在泸定中学,王呈力和学生们分享自身经历、讲述有趣的化学故事,“分享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走得更远”。

呵护学生,与学校心连心,走进当地的生活。两年来,浙江帮扶教师们用教育情“融”化了距离,成为了当地师生、家长眼中的“可爱的人”。

黑水县中学校缺少信息技术教师,原本任教语文学科的赵杰主动承担起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真帮实扶

“像长征一样一步步走”

真帮实扶,工作落脚点在哪里?答案在课堂中。帮扶时间有限,黑水县中学校英语帮扶教师王英浩课排得很满,在全校工作量最大:担任班主任,且任教两个班级,每周有20多节课时量,而学校教师的平均课时量是11节。

王英浩面对的问题很具体:两地教材不同,英语学科又是学生的薄弱科目之一。管理和教学两者结合,王英浩带头抓班级、抓教学,从组织打扫卫生到监督早读,从习惯养成到学情分析,和学生们一块“上强度”,为教学能上一个阶梯铺好每一块砖。

王英浩对学生进行英语精准辅导。

“怎样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是数学帮扶教师李晗常常思考的问题。来到泸定中学后,她发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和计算能力较弱,就对症下药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多算多练,基础打牢,慢慢地提高能力”,记者采访时,她正和泸定中学本校数学教研组的同事交流教研。

撒爽也有相同的感受。“现阶段,什么样的教学节奏是学生适应的、需要的,更重要。”撒爽到校摸清楚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情况后,便立刻降低教学难度,着眼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像长征一样一步步走,坚持下去,也会收获。”

2022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副校长方润根“跨越山海”来到了甘孜州,担任泸定中学校长。为更好地给学校“把脉”,方润根主动要求承担高一年级一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从走访了解学校制度实施,到进课堂听课,找学生、老师谈心聊天……方润根随后锁定了“症结”: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低效……在一次与学生不经意的聊天中,方润根发现孩子们对航天航空有着浓厚兴趣。

“大山并未阻隔他们对浩瀚宇宙的好奇与想象。”方润根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孩子们亲眼看一看太空中遨游的中国空间站!”多方联系后,在某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当中国空间站从四川上空飞过时,泸定中学的学生和志愿者们一起动手拍下了中国空间站的影像,接受了一次生动而难忘的科普教育。从那以后,泸定中学天文社成立了,丰富的科普课程开设起来了,老师们的观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教育不一定在教室里,也不能单靠老师讲。”方润根说。

此外,帮扶教师还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帮扶的“辐射面”。今年7月,黑水县中学校数学帮扶教师葛群飞将来自浙江的捐赠带到当地,陆续的爱心帮扶也将“跨越山海”抵达。帮扶教师们还将安排本地教师“走出去”,赴浙江参加心理培训,更好护航学生成长。

授人以渔

让教师走得更好,学校看得更远

“以前教法要靠我们自己摸索,教师自身的成长意识也不够。”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师白昕2019年从大学毕业后到校,前3年里,学校办普高班,对于她这样的新进教师来说,没有老教师带,专业成长面临困境,教学总感觉使不上力。

但近两年,白昕成长很快。今年春季学期,她迎来了师傅——胡旭清,胡旭清教学经验丰富,在浙江既教过普高,又教过职校。“听胡老师讲课,受益良多。”白昕把握住机会,如饥似渴地和胡旭清交流,时常请教英语写作等教法。

事实上,师徒结对给新教师成长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并且从多个层面在学校铺开。

在2023年7月召开的四川省“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上提到,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将持续以“建机制、育骨干、创品牌”为重点,努力帮助受扶地实现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来自浙江宁波的韩盛杰在凉山州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挂职校长。2022年暑假到校后,韩盛杰紧锣密鼓地开启了对学校的教学调整。

“想象不到这是学生的成绩。”韩盛杰刚来就摸了一遍学情,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了解后,韩盛杰开始理解老师们的处境——学生底子差,教法无法得到正向反馈。

教学如何提升?关键还是得靠老师。韩盛杰心想,必须把本校教师的水平提起来。于是,在校内开展帮扶教师与本地教师师徒结对的基础上,他对接甘洛县中学开展校际师徒结对,推动本校与浙江宁波职校师徒结对,此外还跟宁波职教名师结对,如今形成了四个层面的结对模式。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成长从此有了清晰路径。效果很明显,学校在2024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收获大批奖项,在四川省教育学会举办的论文评选中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学生出成绩是对教师的认可,教师自身加强专业研究与思考也是一种必须的成长经历。”怀着这样的理念,韩盛杰帮助当地教师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争取职业荣誉。两年来,他带领帮扶团队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校企合作,一所学校因此变了样。

在帮扶教师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找到了正确方向,看得更高,走得更远。赵杰是黑水县中学校的帮扶“领头羊”,两年来,赵杰与团队一起为学校制定了“三化互动”措施方案,建章立制、夯实基础、狠抓教学,在管理方式、教学秩序、发展模式上改革创新,并争取资金用于校园改造提升,助力黑水县中学校高考本科率连续两年提升,打响了艺体特色品牌。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团式”的帮扶带来的是跨越式的发展,浙江教师带来了优质的教学方法、先进的管理经验,既“输血”,更“造血”,助力当地教育人才飞速成长、教育质量跨越提升。东西协作,帮扶影响深远;山高海深,教育情谊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