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8期(总第401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避开“完美妈妈”的陷阱
■王淼
《教育导报》2024年第118期(总第4013期) 导报三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角色至关重要。然而,“完美妈妈”的标准似乎遥不可及,给众多妈妈带来了无尽的压力和困惑。什么才是“足够好的妈妈”?或许,答案就藏在避开“完美妈妈”的陷阱之中。

避开“时时在侧”的陷阱

“时时在侧的妈妈”试图对孩子的每一项需求、愿望、突发奇想都了如指掌,然而,这种过度的关注和介入,可能会剥夺孩子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去成长、去犯错、去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当妈妈时刻陪伴左右,孩子可能会变得过分依赖、缺乏自主能力和应对挫折的韧性。

比如,孩子在玩耍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忙解决,孩子就无法学会自己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在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时,就感到无助和不知所措。

“足够好的妈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退后一步”,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在挫折中锻炼勇气,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妈妈可以在旁观察,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和支持,而不是事事包办。

放下“未来导向”的重担

“未来导向的妈妈”试图将孩子的整个人生都规划得严丝合缝,从出生时的饮食营养,到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发展阶段,都力求给孩子“最好的”。然而,这种过度规划,往往会给孩子和妈妈自己带来沉重的压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充满变数的过程,过度规划可能会限制他们天性和兴趣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潜力,强行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行,可能会压抑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

比如,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从小就给孩子安排满满的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却没有考虑孩子是否喜欢和能否承受。这样,孩子可能会在高压下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足够好的妈妈”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关注孩子当下的需求和感受。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自主地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勇敢尝试,不怕失败,培养他们的内在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用未来的目标束缚住孩子的现在。

平衡“职场与家庭”的跷跷板

“想要兼顾一切的职场妈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她们试图在追求事业和养育孩子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但往往心力交瘁;试图在各个方面都做到完美,却让自己疲惫不堪。

社会对于职场妈妈的要求似乎过于苛刻,既要在职场上表现出色,又要在家庭中尽职尽责,这种双重压力常常让职场妈妈感到焦虑和内疚。

“足够好的妈妈”应该明白,平衡不是绝对的均等,而是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有时候工作可能更忙一些,有时候则需要更多地陪伴孩子。关键是要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同时,也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自己状态良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摆脱“公众眼光”的束缚

“活在公众眼中的妈妈”总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期待。从自身的形象到孩子的表现,都希望能够符合社会的标准和他人的赞许。

但这种追求公众认可的心态,很容易让妈妈失去自我,忽略了自己和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而且,公众的标准往往是多样且变化无常的,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比如,为了让孩子在他人眼中表现优秀,有的妈妈会强迫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这样,妈妈和孩子都会感到疲惫和不快乐。

“足够好的妈妈”要有勇气做真实的自己,关注自己和孩子内心的声音。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必按照他人的标准来生活。孩子的成长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展现真实的情绪

“宣告快乐的妈妈”有时会佯装快乐,强迫自己享受育儿的每一刻,这种虚假的快乐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幸福。

育儿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有快乐也有疲惫、有满足也有烦恼。如果妈妈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也无法学会正确地处理情感。

“足够好的妈妈”应该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并且能够以健康的方式表达和处理这些情绪。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真实面貌,知道快乐和烦恼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让我们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完美妈妈”的标准、避开“完美妈妈”的陷阱,以更加从容和自信的心态,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真实、智慧地陪伴孩子成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有爱、充满理解和尊重的环境,同时,也不忘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充满挑战和变化的育儿道路上,不断学习和成长,与孩子共同谱写美好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