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7期(总第405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微师培+AI” 赋能教师备课
以一节九年级上册英语课教学为例
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 赵芬
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导报》2025年第37期(总第4052期) 导报三版

AI技术正逐渐成为教学备课的得力助手。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Unit5“ What are theshirts made of? Section A(2 a-2 d)”的备课过程中,笔者深度融合微课资源与 AI技术,开启了一场高效、智能且极具创新的备课之旅,以下是本次备课的详细过程。

一、融合微课精华,明确教学方向

在备课初始阶段,我精心挑选了教学思路与框架非常合理的网络微课资源。本课是九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堂听说课。在听力技巧方面,我们需要训练学生听前预测、听中关注关键词、听后检查答案的能力。如果把听力作为输入环节,那么听后要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听力内容框架并进行对话输出训练,从而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借助微课,笔者进一步明确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被动语态的结构与用法,能熟练运用其描述物品材质、制作流程等,还要通过听说训练,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环保意识,达到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二、 AI助力文本深度剖析,挖掘教学内涵

备课之前,笔者发现一个问题:听力文本倾向于环境保护主题,重在讲解废弃物品用于制作创造性的艺术品,然而角色扮演的对话文本主要讲解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如何从两篇内容不同的文本中去探寻一个共同的主题呢?

笔者将听力文本与角色扮演对话文本输入云教 AI。 AI很快且精准地从 what(文本主要内容)、 why(文本背后意义)、 how(文本呈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剖析。通过 AI分析文本,笔者发现,第一个文本可以总结出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cycling(环境保护和回收利用),第二个文本可以总结出 tea is good forboth health and business(茶有益于健康和商业),从而总结出大主题 A: healthier life in a better en-vironment(更好的环境造就更健康的生活)。确定了这节课要升华的主题之后,后面的备课思路当然也就顺畅多了。

通过 AI的分析,笔者不仅明确了教学重点,还能深入挖掘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如环保理念、健康生活观念等,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

三、 AI助力因材施教,契合学情优化教学

分析完文本之后,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怎么将网络微课的教学思路与班上的学情结合?网络微课面向的是普通学生,但我们面临的是学困生占多数的学情,全班25人,八年级期末考试中,多数学生没有及格。不管是语言能力,还是思维模式,班上的孩子难以跟上这一微课的教学框架。所以,笔者使用云教 AI降低课本原有文本的难度,如将复杂的句子结构简化、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呈现等,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同时, AI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推荐了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与练习,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四、 AI助力文本结构梳理,搭建思维框架

听力环节需要引导孩子们自行分析文本结构,为语言输出做准备。笔者使用智普清言提炼文本关键词,快速得出文本框架,形成思维导图。

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结构,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复述、总结与创编对话等活动,从而更轻松地进行语言输出训练。

五、 AI助力图像直观呈现,丰富教学资源

本课时原配图较少,为丰富课堂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笔者使用智普清言生成本课所有配图。如“model plane made of used wood andglass”“ painting made of flowers and grass”等,图片生成效果极佳,细节丰富逼真。这些图像激发学生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这一尝试让笔者受益颇多:在网络微课与AI技术的双重助力下,本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尽管班级平均分较低,但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语言输出,对本单元重点语法知识——被动语态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充分证明了 AI赋能教学的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