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7期(总第4052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点状突破”到“系统重构”
成都探索建立人机协同新型教学关系
《教育导报》2025年第37期(总第4052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记者 王浚录)4月18日,成都市“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开放展示活动暨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第34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市青羊区举行。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报告和圆桌论坛等,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方法。

活动中,科学、艺术、人文等6堂跨学科示范课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树德协进中学物理教师刘露执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将传统实验与 AI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数学教师王虹霄带来的《现实中的变量》则借助AI技术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电影票房增长、汽车制动距离等真实案例中认识变量关系,培养数学建模思维。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已从最初的‘数字化’阶段,经‘赋能’阶段,发展到现在的‘重塑’阶段。”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熊璋作《坚持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性》主题报告。他认为,未来的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适应性、胜任力和创新力。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实验小学等单位的8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教学’的困境与突围”展开深入讨论。讨论形成了三点共识:要建立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关系;要推动 AI应用从“点状突破”到“系统重构”;要加强技术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

活动还举行了树德协进中学“红芯”鸿蒙课程的发布仪式。该课程由树德协进中学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发,聚焦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技术,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AI是开启教育未来的金钥匙。”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媛表示,期待未来有更多学校加快构建智能教育新形态,通过技术应用不断促进教师工作提质、增效、减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据悉,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成都市于2024年启动“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建设项目,首批遴选35所中小学开展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