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谢娜 王茂兴 周会琳)“我是学油气储运的,但我喜欢大海,如果考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研究生,要补哪些功课?”“我在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两个学科方向的选择上举棋不定,您能给些建议吗?”“本硕博连读要具备什么条件?该如何发力?”……科研“集市”上,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专家大咖有求必应、一针见血,为学生发展“把脉问诊”。40多个摊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可不是“集市”现场,而是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石工院”)教师科研团队开放日的火热场景。近日,在该校石工院“科研嘉年华”活动上,41支教师科研团队与1800多名本科生“双向奔赴”,进行科研创新与职业发展的深度互动。
在开发研究所“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团队摊位前,团队晒出“当家成果”,为学生拨开科研迷雾;在采油研究所“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摊位前,卢聪、王琨、曾凡辉等12位教师组成的“豪华”阵容,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多角度解答学生求学困惑。
现场互动意犹未尽,不少团队干脆为学生开设了科普专场,从集市延伸到教室——“储层增产改造创新”团队为80余名学生科普相关领域的科学原理和工程价值,全面介绍了团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确保学生想知尽知。尽管对深造和科研充满向往,但学科发展如何,专业前景怎样,研究方向有哪些?石油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尹仕政此前倍感迷茫,“以往了解渠道太受限,这回各领域的博导、教授坐镇‘摆摊’,知无不言,让我豁然开朗,这下我可以好好规划发展之路了!”在与科研团队深度对话的过程中,他坚定了投身科研之路的信心。
打破信息壁垒,让学生及时获取科研信息,石工院的“高研值集市”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石工院院长张智介绍,活动开办至今,推免研究生的本校选择率较之前增长24%,本科生开放性实验申报率提升了31%,本校研究生报考率增长近20%,学生的专业认同与深造信心大幅提升,“越来越多青年学生主动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坚定了科研报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