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7年第105期(总第312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有时是妈妈,有时是火山
■冯娟
《教育导报》2017年第105期(总第3122期) 导报四版

傍晚时分,我像往常一样在厨房忙碌。电话声响起,是孩子打来的,告诉我爸爸接到他了,他们准备回家。我用愉快的语气说:“好的,慢慢回来,妈妈在家等你们回来吃饭。”如果是一部电影,镜头在这里切换掉,那么,这很可能是一部温情脉脉的家庭剧。但很遗憾,孩子在挂电话前又多说了一句:“妈妈,这次考试我没有考好,数学成绩对你来讲可能是个惊吓。”怒气在一瞬间开始在胸腔中升腾,但我勉强压制着,尽量平静地说:“没关系,回来再说吧。”

我不知道孩子在回家路上的心情怎么样,我只知道自己很不安宁。我首先在脑海里猜测了一下这个可能惊吓到我的分数可能会是多少,接着便开始分析原因,列出他近期成绩下滑的种种可能,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上课没认真听讲?从来不复习。……我的手虽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切着土豆丝,但心里却万马奔腾。

孩子进门后,换鞋,洗手,到厨房找我。我原想等晚饭过后再坐下来和他详细讨论考试成绩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象征性地拥抱了他一下后,便直接说:“快去把考试的试卷拿来,给妈妈看一下。”

小家伙虽然不大情愿,但还是嘟着嘴巴去书包里找试卷。几分钟后,他返身回来,若无其事地说找不到试卷,可能落在学校了。那一刻,我体内原本被压制着的怒气的巨龙,像突然找到出口一样,“咻咻咻”地直往外冲。

“卷子又忘学校?你一天到晚丢三拉四的,什么时候把东西收拾整齐过?考试考砸了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你上课是不是又没认真听讲,玩手机啊!看电视啊!你说呀!……”估计整栋楼的邻居都听到了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咆哮声。

孩子可怜巴巴地站在厨房门口,被那个手拿锅铲张牙舞爪的女人吓呆了。多么熟悉的场景和情节,这不是在演戏,这是生活本身。

孩子不练琴,会发火;孩子玩手机,会发火;孩子不听话,会发火;孩子做事拖拉,会发火。……我哪里是个妈妈,我简直就是一座火山。

我也梦想着做一个温柔与智慧并举的好妈妈。可为什么做不到呢?除了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太差外,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焦虑感在作祟。我们不知道哪里有教育父母的学校,在如何做好父母这一科目上,我们从没有修过学分。

孩子成绩下降,我们担心他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我们担心他自信心不够;孩子不爱运动,我们担心他体质上不去;孩子不够自律,我们担心他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会影响到性格。……

每一种担心都像一粒回形针,它们手牵着手,环环相扣,结成长链,盘在父母们的心头。孙云晓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时代的父母都爱思考“如何做好父母”这件事情。连咪蒙自己都在文章中写道,看到儿子对下降的成绩不以为然时,恨不得给看过她育儿书的读者朋友们跪下来道歉。看来在教育孩子方面,焦虑抓狂的不止我一个人,是一代人。

我们的焦虑以过激的行为方式体现在了孩子身上,无所适从的孩子,只会更加惶恐,一个内心没有获得足够宁静和爱意的孩子,又如何能够做到优秀?

心理学家曾说过,我们表面上是不满意孩子,实际上是对自己不完美的不接纳。我们不断地“矫正”孩子,不过是希望在孩子身上修理我们自己做得不足的部分。虽然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也是导致我们这些在门槛外拥挤推搡的家长们焦虑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坐以待毙,或者直接把自己和孩子逼向墙角。

其实,我们仍然有选择的余地和空间,是把家庭打造成孩子的避风港湾还是第二战场,主导权全在我们自己手里。

宁远在《当一个过得去的妈妈》中曾这样写道:我就做一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好,用一个妈妈的天性来面对我的孩子,就像我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妈妈对我的那样。我的妈妈,他没有看过一本育儿书,但如今看来,她很多时候无意识地与我的相处,影响了我成了今天的我。

那现在,我的觉悟,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自我提升。如果我没有做到,我不知应该如何让孩子做到,如果我做到了,我不需要让孩子去做到,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该怎么去做。回归本心,放低期望,把孩子的健康快乐放在首位,应该是每个妈妈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