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8期新闻周刊(总第340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德育?——四川省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观察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8期新闻周刊(总第3405期) 导报四版

■本报记者 陈朝和 倪秀

“我当校长就想解决三个问题:儿童体质差、情商低、思维能力弱。”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康永邦看来,这是目前基础教育存在的三大难题,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日前,在四川省教育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像康永邦这样直率的发言不少。案例展示、专家报告、德育沙龙等环节中,各位专家和校长们说德育,谈经验,找出路。

“面对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德育”这个话题,在“立德树人”学术年会这一主题之下,成为与会者交流的焦点。专家们在解读内涵中尝试着建立共识,校长们在经验分享中试图作出回应。

新挑战与新定位

学生对优质德育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下,最直接的表现为个体需求层次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认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人民对生理与安全等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将人民带入了对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精神层面需求的呼唤。

对学校教育而言,社会大众对满足精神价值的迫切需要,就是对优质教育,特别是对优质德育的需要。“新时代,孩子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能够从学校德育中得到什么?”这样的提问不止一次在檀传宝发言中出现。这背后,反映的是德育面临的挑战。

“德育是最难的教育。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帮助教育对象摆脱低级趣味将变得更加困难。比如,我非常担心手机阅读对我们下一代的影响。手机阅读中,某些最低劣的文字以狂欢的表现,不加审查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样的文字只会让我们下一代的表达越来越差,精神世界的质量越来越低。”檀传宝恳切地说。

新时代,德育面临的挑战其实远不止这些。社会对价值的诉求会最直接地表现在对德育教育的需求中,比如生命教育。“学习消防知识,安全教育当然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我认为,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应当是生命质量,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培养,而不是找工作的工具。”檀传宝说。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而这,正是新时代德育的定位,德育需要去满足变化中的需求,通过教育让学生成为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新内涵与新要求

立时代之德 树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力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教育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明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如何立德树人。要探讨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说。

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中有共同的一面,如共同的人性、共同的时代性,但对每一个国家而言,又有特殊的一面。

冯建军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大挑战是从整体人到具体人的培养,是从‘百分比’、大多数到每一个学生。由此,催生着价值取向、教育体制、教育管理和方法的根本转变,也是树人具体落实的根本表现。”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小融认为,如何聚焦到个人,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改善相关的教育方方面面是落实树人的重要途径。先进的学生观“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有无限潜力的生动个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可以任何理由放弃或伤害任何一个学生。

与“树什么人”相对应,关于“立什么德”,首先是立成人之礼,其次是立时代之德,即时代的共同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其特定的道德要求。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华传统美德三者构成了新时代的立德要求。”冯建军说。

解决了“立什么人”与“树什么人”的问题后,立德树人的落实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需要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协同育人开始,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互动联通的机制,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实施机制,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立德树人的实施,但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必须在立德树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由此,立德树人的学校落实机制成为关键。

冯建军表示,立德树人的学校落实机制要明确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先,不只指的德育,而是必须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其次,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其中国家课程是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

除此之外,教学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需要以立德树人统领教学改革,从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增强学校整体育人的自觉性,教师要争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

新探索与新路径

在实践中创新德育教育

“身体好是基础,情商高才能得到有质量的交流互动,学习能力强是孩子终身学习的保障”,康永邦通过近年来该校推进的“立德树人”实践工作,在会上对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作出回应。

实践中,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培养这三种能力,作为该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活动育人”这个主题,成为学校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学校已划分为几大活动区域,十几个乒乓球台甚至填满了教学楼一楼的大厅。“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这样的理念已逐渐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本次年会上,以电子科大附小为代表的6所学校从近379所学校德育实践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四川省首届“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活动一等奖。“立德树人”的内涵在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熠熠生辉。

与电子科大“活动育人”不同,成都市娇子小学进行着“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博雅”“价值文化”等成为关键词。在娇子小学副校长李静看来,文化不仅是学校自然散发出来的“味道”,也是学校借以育人的重要资源。基于此,学校三条路“并行”:构筑全校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文化,构建具有“整合”特征的学校课程,以及打造“生长”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目前,金沙小学以挖掘金沙文化服务教育为思想源泉,以馆校合作、家校共育为基本方式,从教育的视角开发博物馆资源、社区资源,拓宽教育视野,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品质。逐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共育机制,建设一座‘没有观念围墙、没有心灵围墙、没有精神围墙’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钟樱说。通过连接其他社会主体,金沙小学探索着“协同育人”机制,放大立德树人实践的效果。

新时代背景下,不少学校正致力于新的探索,让德育成就更多的可能。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以德为先,五育并举,以多维一体的思路构建管理育人模式,打造了“德范”“学范”“行范”“三位一体”的特色育人课程。成都大学附中则以“心存感恩,成就人生”为目标,从感恩的认知、情感和实践三层面,依靠“感恩、知恩、报恩”三条主线开发“感恩伴我成长”课程,建好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成都市棕北中学把劳动服务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和实施,坚持了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