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本领“强”起来 队伍“壮”起来
成都高新区从教师配备管理、素质能力提升、评价激励机制等入手, 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记者 杜蕾 倪秀
《教育导报》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一版

近日,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四川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评审结果中,成都高新区的中小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上,共获得了7个省级一等奖。“放在四五年前,这样的成绩是难以想象的。”该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姜琳说,丰硕成果离不开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大力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短板,从思政课教师配备管理、素质能力、评价激励机制等入手,有效提升专兼职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在温江区党校进行思政课学习。(图片由高新区教育体育文化局提供)

 

集体备课+递进式研修

带动区域教师专业能力迅速提升

“举个例子,围绕‘国家行政机关’这一教学主题,小学段和初中段应该分别侧重阐明什么?又该如何贯通衔接?”日前,在成都高新区2023-2024学年度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修班的活动上,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宝玉向学员们抛出问题。

如何解决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培训,是高新区狠下功夫的重要一环。常规培训外,成都高新区创新开展了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修班,以项目式培训的方式对全区中小学的50名思政骨干教师进行一学年的集中研修培养,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力提升。

“此次研修班与以往培训最大的区别,是变专家单向输出型培训为以‘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实战型研修。”高新区高中政治教研员武鑫说。研修班设计了“四段递进研修”,从2023年10月开始至2024年5月结束,共设16次课程。

“系统的培训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补给,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成都高新区蒙彼利埃小学教师、一体化研修班学员钟亚蓝说,作为一名小学思政课兼职教师,她从刚接触思政课就开始系统性地参加思政课的培训活动和比赛,“从最初的专业启航培训,到每个月的学科培训、集体备课,再到专业的研修,层层递进的梯度培养,让我一步步增强上好思政课的信心和能力,‘肉眼可见’地快速成长。”

“不局限于常规培训手段,我们坚持‘看见每一位老师、培养每一位老师、发展每一位老师’的理念,设立了‘专业启航规范化培训’‘专业进阶项目式培训’‘专业领航共长型培训’三阶培训体系,帮助教师向名师成长。”成都高新区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

集体备课一直是成都高新区思政课特色研训项目。姜琳告诉记者,去年,区内各校教研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开展集体备课,又通过“1+N+1”的形式,带动所在学校教研组和多个片区教研组共同研磨该课,在此基础上以相关课题撬动区域教研。

在高新区锦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专职教师李子眸看来,通过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各校联动开展《读本》主题式备课,切实加深了教师对《读本》的理解,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也建立了交流、协同解决问题的区域教研常态。

配齐队伍+激励机制

“让我们很有干事的动力和激情”

今年春季学期,高新区锦晖小学道德与法治组的教师带领学生,开启了“相约红领巾电视台”的课程实践活动,全校师生一起讲红色故事、做红色精神的传承人。

“我校现在有5名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其中1名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配备齐全,使我们不仅能扎实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读本》在学校落地生根,还能组织更多有趣的思政实践活动。”李子眸说。

姜琳告诉记者,5年前,她刚担任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时,全区小学道法专职教师只有10余位,而现在,已达到109人。

如何畅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建设的渠道?成都高新区多点发力,创新机制体制,在各类优秀评选工作中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在现有中小学教师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高新区采用员额制招聘、引进教师,按照“总量控制、统一管理、以岗聘用”的原则,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员额数量,参照岗位设置有关规定单列进行相应岗位设置。将员额教师纳入中小学职称序列评审、教师统一培训、考核管理、评优选模、表彰表扬奖励的范围,并加大员额教师和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统筹力度。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组织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将思政工作经历作为必要条件。“例如,评聘一级教师及以上职务,要有任现职以来2年以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且考核达到‘合格’以上。”在2023年高新区教坛新秀和区优秀青年教师推荐评选中,规定的候选人类型明确包括了思政课教师岗位。在教研上,该区还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申报渠道。

除在评优评先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之外,高新区还为名优思政课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全区思政课教学研究,让老师们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还挖掘优秀思政课教研组,将其所在学校打造为学科教师发展基地,通过资源共享互联辐射带动其他学校的思政学科发展。

队伍建设“开花结果”

打造品牌课程和创新实践

今年1月,阿坝州第二届“十百千万”名优骨干教师、名校(园)长培训在成都启动,成都高新区“谢世君·苏聪丽”政治名师工作室应邀承担中学政治项目的培训。

数次承担省市级思政课教研活动,为其他市(州)思政教师开展培训,多次获省市级优质课例,获多个省市区级思政课题研究立项……近年来,高新区思政课教师们成绩斐然。“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如今开始‘开花结果’。”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的形成,为高新区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活力,带动了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转变,一批品牌课程和创新实践涌现——

“我们把12年一贯制的结构优势转化为办学的特色。”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萍介绍,学校积极探索思政教育“12年一贯制”培养,力求打破学段壁垒,推进教学变革。学校尝试构建目标定位、管理保障、平台搭建、课程内容、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师资培养7个维度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建立了专业的思政教育行政管理线和教学研究网,加强人才培养贯通之链,筑牢立德树人之基。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拓展“大思政课”内容,进行三级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读本》为主,扎实落实;“拓展课程”以“思政+”为思路,在各学科有机渗透;“研究课程”以综合性校本活动为途径综合实施,包括队建活动、班队会活动、PBL项目活动等。去年,钟亚蓝就带领学生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了一堂长达5个多月的道德与法治“研究课程”。

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开展“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责任担当”第六届阅读节活动,持续一年时间,设有思政学科阅读、思政社会实践以及美术作品展示三项主题活动,以人物的成长为主线,从家庭、学校、国家三个角度演绎“家风育苗、校风培苗、榜样助苗”三大篇章,呈现了孩子们对“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理解。

在高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李维苡看来,初中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缺乏深入理解,难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为此,学校开设了思政学科系列模拟课程。例如‘模拟人大’活动,以模拟提案为媒,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相关运作逻辑,领略中国制度的魅力所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实践,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李维苡介绍,这些丰富、形象的学科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也将在校园中养成的责任意识,延伸到了家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