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怎样把亲子阅读变得既有趣又有意义?近日,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传活动天府家长“慧”第十一期围绕“阅古启今,智阅未来”开讲。活动邀请到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田玲,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陈岳,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党总支书记、总校长赖晗梅,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白雪,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提供指导和建议。
正确认识亲子阅读,让家庭充满书香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借美国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的诗句,赖晗梅引导家长思考亲子阅读的意义。
她指出,亲子阅读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种“亲爱”“亲切”“亲密”的可能,有助于融洽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的过程也是教育发生的过程,当家庭里播下了阅读的种子,孩子会收获内心的幸福和精神的富足。
在学业表现方面,陈岳以一项家庭教育调查项目的数据结果为例,指出家庭藏书量多的学生学业成绩明显优于家庭藏书量少的学生,足见家庭环境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往往能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陈岳表示,家庭藏书量是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优秀家庭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阅读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能改变大脑,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联系。”赖晗梅用“脑科学”的知识告诉家长,阅读能让脑细胞之间建立更多、更快的联系。经过长期渐进式的学习和阅读,会形成一个叫“阅读盒子”的专属脑区,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
“孩子在童年积累的阅读经验,会影响他一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阅读能帮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赖晗梅表示,书籍是促进深度思考的良方,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在读、吟、诵、念之间体会文字之美,在彼此的分享中让书香弥漫。
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赖晗梅建议家长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共读一本书,也可以各看各的。以书籍为桥梁,建立与孩子的共同话题,在轻松的氛围里鼓励孩子表达观点,不必强调对错、好坏。“如果阅读是‘输入’,那么表达就是‘输出’,‘输入’与‘输出’双向奔赴,会是一种愉悦的亲子学习。”赖晗梅说。
选择有益书籍,体会共读的快乐
亲子阅读,并非一家人坐在一起读书那么简单。陈岳表示,有意义、有价值的阅读,还要看“读什么书”。想让书籍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家长的选书能力是关键。
书的海洋浩瀚无垠,有只看一遍即可的“目治之书”;也有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大声读的“口治之书”;还有值得动笔摘抄要点的“手治之书”;以及不论是否感兴趣都必须要读的“必治之书”。陈岳认为,有限的生命里读最有价值的书,一定不能绕开的正是这类“必治之书”。
陈岳介绍,“国学大师”钱穆把有益的、值得一读的书分为5类:“消遣类”的小说、剧本和传奇等,可以让人娱乐和放松;“新知类”的书籍可以使人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博闻类”的书籍,如史传、游记、科学、哲学等,旨在增加知识和见闻;“欣赏类”的书籍则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最重要的一类则是“修养类”,如《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等,这些书籍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
有益之书值得读,经典之书反复读。多诵读经典更能明白如何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的“大写的人”。陈岳建议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有价值的书籍,让好书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养分。
会选书,也要会读书,亲子之间如何快乐“共读”?白雪表示,把阅读当作一件人人可做的“大事情”,认真地去对待,自然会发觉其中的乐趣。
白雪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创“阅读角”,把家里最舒服、光线最好、景色最宜人的地方留给“阅读角”,并设立“工作岗位”,由家人自由选择、轮流负责“阅读角”的书籍推荐、装饰美化、打扫卫生和拍摄记录,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和“阅读角”的打造温暖相连。同时,“阅读角”“独宠”纸质书,不欢迎电子产品的出现,大家都要放下手机和电脑,感受阅读的静谧时光。
白雪认为,只要用心去做,亲子共读可以既简单快乐,又充满仪式感。白雪以自身举例,冬天来了,白雪家中开启了“热可可棉花糖”阅读活动。用红黄蓝3种颜色的棉花糖,代表阅读的方式、阅读的人、阅读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一起读书30分钟,就可以获得相应颜色的棉花糖。“这样的阅读活动,就像喝了一杯杯加入棉花糖的热可可,成为冬天最美好的记忆。”白雪说。
与时俱进,给孩子正确的阅读引导
当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阅读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科技手段辅助阅读?田玲表示,我们正站在阅读变革的前沿,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 AIGC)这一新兴技术,家长要与时俱进,探索科技变革下的智慧力量。
AIGC是一种能够自动生成、创造新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日常生活中的AI聊天、 AI画图等,都是 AIGC的典型应用。它不仅可以根据指令生成文本,还能依据提示生成图像和视频、代码和游戏。
田玲认为,在亲子阅读过程中,AIGC重塑了传统的阅读模式,打破了传统阅读边界,使阅读内容不再局限于实体书和有限的电子文档;阅读体验也从线性向交互化转变,孩子阅读时可随时提问,增强阅读趣味性和深度。AIGC还能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储备,个性化定制阅读内容,并且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动态插图、语音互动、 AR增强现实、人机共同创作,进一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不过,人工智能的使用并不能代替家长的陪伴。田玲表示,一方面,家长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拥抱变化、更新知识,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探索、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风险。
田玲提醒家长,要客观考量这一前沿科技带来的利与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强大,但它生成的内容也可能存在偏差和误导。家长需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甄别信息的准确性,学会从多渠道验证信息。家长还需向孩子强调诚信和责任感,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间,避免孩子过度使用 AI,失去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
问答时间
活动现场,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党总支书记、总校长赖晗梅与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白雪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给出了有关亲子阅读的实用妙招。
家长提问:让阅读成为人人都可以做的“大事情”,有助于孩子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在亲子阅读之后,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交流,使孩子的阅读更有效?
白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与两个孩子的母亲,我为大家分享一些从幼儿阶段到初中阶段的亲子阅读交流经验。
在交流中,家长应以孩子为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与关注重点,家长需避免用成人的阅读方式去要求孩子。同时,保持一颗“八卦”的心很重要,有利于更好地营造相互探讨的氛围,从兴趣出发帮助孩子挖掘细节、探索未知。
家长还可以尝试在家中设置一块“自由墙”,旁边放置便利贴,在无法做到即时交流时,以“留言”的方式进行探讨。不建议家长从考试视角出发,把亲子阅读变成“语文课”。在学校的课堂里,孩子学习的是基础知识、技能,而在家庭场域中,孩子需要更自由的分享和交流方式,亲子阅读的方式需要尽可能多元化。家校之间各司其职的“差异化”氛围,才能营造更健康、积极的阅读氛围。
家长提问:孩子进入小学后,我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开始与他共同挑选书籍。目前,我们会通过3种方式择书:一是选择教育部推荐的丛书以及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二是我到图书馆借阅童话故事和少儿文学类的书籍,推荐给孩子;三是让孩子从兴趣出发,选择他喜欢的书籍。但我发现,孩子的兴趣在不断变化,有时,他只爱读某一类的书,对我推荐给他的书不屑一顾。如何让孩子乐于尝试、接触不同类型的书籍?
赖晗梅:家长在给孩子选书时一定要尊重他的心理需求。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孩子还能养成读纸质书的习惯,是弥足珍贵的。
从兴趣出发,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深入挖掘和迁移拓展。例如,孩子喜欢阅读冒险类书籍,家长可以去了解相关书籍中是否存在科学、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充分了解书籍内容的基础上为孩子做补充,就像制作电影周边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又开拓了他的阅读视野。
孩子喜欢读书是基础,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熏陶、培育,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家长还可以从教材中得到一些建议,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推荐书目,家长可以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去保证孩子的课外阅读量,也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同时,家长要综合考虑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在陪伴中赋予孩子一颗坚韧的心,让他可以不断地朝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