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1期(总第400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父母的“突围”
■熊文轩
【读书】《教育导报》2024年第111期(总第4006期) 导报四版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

陈瑜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ISBN:9787521764406

你如何定义孩子,又如何定义父母?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在孩子眼中,我是什么样的父母?我应该做什么样的父母?读陈瑜的《我为孩子打突围战》,我触动极大,也终于找到了答案。

陈瑜,一个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她不仅是“少年大不同”教育品牌的创始人,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了多本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书籍,如《少年发声》《不被理解的少年》等。在出版《少年发声》半年后,她又启动了新专栏“家长回声”,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我为孩子打突围战:中国父母的烦恼、反思与智慧》。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记述了自己和15位家长的深入交流,将他们的困惑、感悟、思考一一写入书中。全书分四个章节向我们展示了各色家庭的育儿历程。

在第一章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焦虑、强势、困惑型父母。在他们身上,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后面三章,有的父母另辟蹊径,为孩子谋划新赛道;有的父母则是关注孩子情感需求,为孩子提供支持与帮助;还有的“英雄”家长能够斩断与原生家庭的羁绊,把目光更多投向自己,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蝶变。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其实他们都想为孩子打一场“突围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是,这场“突围战”有的人瞄准时机,精准射击,一击即中;有的人迷失自我,进退维艰,痛哭流涕……每一章节里父母的育儿方式虽是个例,但都有共性,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而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从教近十年,也见识了各色各样的家庭,结识了上百位的孩子和家长,读此书时,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和陈瑜有一种隔空的共鸣。同时,我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作为家长,读完以后也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值得静下心来沉思。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会变得焦虑不安?

孩提时,我们总会被父母告知: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可以考一个好大学,未来就能找一个好工作,接着就会有一个好家庭,再生一个好宝宝。我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以至于“好好学习就是为了找好工作”的观念,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毕竟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在乡野田间一边劳作,一边读书,迫切地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能一门心思努力读书。

可如今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思考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他们不再受父母的影响,更多转向自我成长。陈瑜也感慨:“他们有独立的意志,敢于呼唤平等和尊重,追寻的是自我实现。”当孩子不再受家长控制和支配时,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行为,就会打压孩子、批评孩子,进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就会因为缺少理解而走向极端。

书中的 H妈妈就是如此,她担心儿子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被淘汰,就对他施以高标准严要求。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催促、会唠叨、会不满意,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没能实现的事情强加到孩子身上。按照如此逻辑持续发展,自然会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如何改变才能成功突围?

首先,改变自己的认知。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在陈瑜看来,父母的价值观是基座,有关教育的一切都建筑在此之上。“那些有力量登高、走远的孩子,背后支撑他们的——就是父母价值观所奠定的理念、认知和格局。”他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要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价值观出现偏差,再“鸡娃”的名牌学校也应该选择离开。这类父母会拿出时间来观察孩子,明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环境和学习方式。他们会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走不一样的路。孩子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真正作为“人”来生活,而不是父母攀比的工具,更不是父母拿来炫耀的“考试机器”。

其次,拿出时间来精进自己。我曾遇到过很多父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孩子。盯着写作业,盯着玩游戏,盯着交朋友,盯着考试成绩,恐怖窒息的“爱”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来,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成长空间。就像陈瑜所说,你的生活里不是只有孩子。当父母有了更广阔的世界、更精彩的生活时,孩子也会为父母感到骄傲、自豪。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指的是父母应当把这些自认为的“突围战”都清扫干净,还孩子一个独立、自由、有思想的自我。养育孩子的核心,就是父母养育自己的过程。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生命是用来体验的。要活好自己、做好自己,拿出真实的肉身和真实的自我去与世界碰撞,相信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