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像融化的黄金,流淌在秦岭以南的沃土上。名胜之地那么多,我却独独钟情于汉中——这个被历史浸染、被自然雕刻过的地方,安静地坐落在陕西南部,如同一幅经过岁月洗涤的画卷,等待着被人打开,发现她的美丽。
古汉台门前的那一墙绿莹莹的藤蔓吸引人们驻足停留,久久不愿离去。斑驳的墙上写着几个闪亮的大字:“汉中市博物馆”。我站在望江楼上纵观全馆,发现这个古代建筑群不算很大。脚下的青石,棱角更显沧桑。
巍峨的秦岭如巨龙盘踞,石门栈道便蜿蜒在这险峻的峡谷之间。褒河水湍急奔流,撞起阵阵汹涌的水雾。石门上大大小小的雕刻如骨骼般嵌入山体,其中便有曹操的真迹“衮雪”。栈道凌空架于崖壁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幽谷,抬头则见一线青天,时有飞鸟掠过,鸣声在山涧回荡。石门栈道不仅是军事要冲,见证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更是南北商旅的交通命脉,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巴蜀大地的文化交流。
站在汉江大桥上,滚滚江水如同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向我“杀”来。江水并不特别清澈,透出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汉江流域的肥沃土地哺育了这里的文明,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站在江边,我忽然明白,历史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年表,而是流淌在江水里的记忆,是沉淀在泥土里的故事。
拜将坛前,我闭上眼,似乎听见了萧何举荐韩信时的慷慨陈词,看见了“兵仙”登坛受命的意气风发。台阶上,石砖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游客们仔细辨认石刻文字,与古老石刻完成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当地有名的百年老店前,排队的人组成了一条长龙。菜上来了,食材很简朴,长长的面皮上铺了一层豆芽,一半浸在汤汁里,像一座饶有风情的海上小岛,红色的辣椒油淋在上面,让人食欲大增。肉夹馍里,肥瘦相间的卤肉嗞嗞冒油,配合着外面酥脆的饼皮,美味无比。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整个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空气里弥漫着花草香,令人神清气爽。芦苇丛中,青蛙跳起,搅乱了苇草,入水后,除了水面上的涟漪,只留下在微风中摇摆的苇丛。湖中央像嵌了一块蓝宝石,映照出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柳。继续往前走,路两旁的花吸引了成群的白蝶绕着圈跳舞,像一支优美的华尔兹。
再往前走就到了天汉楼,野花中偶尔挺立着硕大的碗状花,约莫一米八九的高度,顶上是艳红色的花,像一支盛满红酒的酒杯,盛情地招待着我们。走进楼内,一声锣声像一把利刃,又像一把扇子,直击心灵,而又让人静气宁神。
汉中古城在历史的打磨下、时间的淬炼下,变得无比耀眼,它不仅给我带来了愉快的旅程,也激荡着我的胸怀。旅程结束,我的脚步轻快,心中的“行囊”却愈发厚重!
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校
七(9)班 仇子贤
指导教师 林松
点评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游历汉中的美好体验,语言优美,用词贴切,情感真挚,既有对汉中文化的深情赞美,也有对旅行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