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01期(总第362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母亲秋园
■冯娟
《教育导报》2021年第101期(总第3629期) 导报四版

 

《秋园》

作者:杨本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乐府文化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ISBN:9787559640666

 

■冯娟

昨晚读完《秋园》时已是深夜,读得我心潮澎湃,辗转许久都无法入睡。有幸读到这本书,得益于一位网友的推荐,她将《秋园》列为自己2020年最喜欢的三本书之一。

秋园于1914年出生在洛阳的殷实人家,父亲是中医,经营一间药店,母亲是慈爱的主妇,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她的童年记忆是快乐的,读书识字,玩耍游乐,无忧无虑。但12岁时的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她失去了父亲和两位嫂嫂。家逢巨变,她被迫停止学业,童年结束,开始长大。18岁嫁给丈夫杨仁受后,离开洛阳,迁居南京。后又辗转到湖南乡下,自此开始了她苦难动荡的一生。

秋园的丈夫心地仁厚,刚开始做了地方小官,但因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对百姓苛尽搜刮,最终做了中学教师。秋园也受聘于一所山乡小学,两人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孩子,维持生计,日子虽清贫,却也和美。生活真正的重创自二女儿夕莹的夭折开始,家里虽有几分薄田,但秋园斯文的丈夫五谷不分,手不能抬,肩不能挑,却又在意气之下辞去教职,搬到另一个清苦的地方居住。为贴补家用,秋园白天上课教书,晚上还要给别人做针线活,绣花、纳鞋底、做袜子等,常要忙到深夜,一家人的生计都要她负担。后来,家中条件每况愈下,一屋儿女忍饥挨饿,衣食无着,严寒冬日里竟没有棉衣裹身。秋园虽带着孩子苦苦挣扎,甚至带着女儿之骅去讨饭,但丈夫仁受最终仍被活活饿死。

纵观秋园的一生,她大部分时候都饥寒交迫,为生存挣扎,为了活下去,她倾尽全力。不惧劳苦,做更多工作,甚至在走投无路之下,放下尊严去乞讨。但她又始终保留着自己的教养和人性。从前的学生家长给饿了几天的秋园和女儿之骅做了一顿饭,她不忘在饭桌上告诫女儿说:妈妈晓得你好想吃,好想吃也不能做出一副饿相,这不是在家里,吃饭要斯文一点,好菜要等别人喊,我们才能吃。

命运留给秋园的机会非常少,但凡只要有一点细小的空间,她都会挣扎求生。丈夫饿死后,她立即打发一直渴望读书的女儿之骅离开,去考学读书,以求活下来。为了给最小的两个孩子找到一口饭吃,她选择从娘家探亲回来的途中拐道湖北,重新嫁人。终于过了一段平静日子后,最小的儿子却又在15岁时意外溺亡,巨大的痛楚让她心如死灰,秋园做好了放弃生命的准备。但在最后关头,她忽然就收手了,她想:“田四死了,我伤心欲绝,如果我死了,我另外的3个孩子也会这么伤心,我不能伤害我的孩子们,我要坚强地活下去。”秋园一生都依靠着这种朴素的直觉,在人生汹涌险恶的波涛中,一次次做出最接近人性的选择。

《秋园》被归属为非虚构作品,作者杨本芬就是文中秋园的女儿之骅,她书中所写的故事,曾真实发生在母亲和她的身上。杨本芬女士60岁那年,89岁的母亲秋园过世。她伤心欲绝,为怀念母亲,她开始用笔回忆母亲的一生。

杨本芬在自序中写道:“我意识到,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被迅速抹去,那她真的来过这个世界上吗?经历过的那些艰辛困苦都不算了吗?”这也是书稿在她写完17年后,仍能得以出版的原因之一。

杨本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母亲的故事,让更多人看见母亲。看见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如何在时代的车轮之下坚韧生存,虽历经苦难却不沉沦,以个人的身影,撑起历史大背景下坚强母亲们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