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2期(总第366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非凡”谷爱凌的“平凡启示”
记者 张文博 整理
《教育导报》2022年第12期(总第3660期) 导报一版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选手谷爱凌凭借出色的表现最终夺得两金一银。年仅18岁,滑雪天才,斯坦福“学霸”,热爱篮球、越野等多项运动,会跳芭蕾,还是时尚界的宠儿……谷爱凌跻身“全民偶像”的同时,也被不少网友赞许为“别人家孩子”的天花板。

在对谷爱凌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在她的成长路上,有很多家庭教育中可以借鉴的地方,她的成功靠的不仅是天分,还有努力和选择。

言传不如身教

给孩子充分创造兴趣发展的环境

谷爱凌经常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家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她的妈妈。谷爱凌的妈妈谷燕是北大短道速滑队队员兼滑雪教练,在妈妈的影响下,谷爱凌从小就接触了滑雪,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岁这一年,谷燕在美国加州太浩湖兼职滑雪教练,每次她都会带上谷爱凌一起去,渐渐地,爱凌也被这项运动吸引。

“妈妈每周都会开车8小时带我去滑雪。”谷爱凌说。在太浩湖,谷燕把谷爱凌送到滑雪场的滑雪学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自己也会一个人投入到滑雪运动中去,并不会守着女儿。

对于女儿的教育,谷燕更多的是给予自由度和支持。面对谷爱凌在滑雪中表现出来的天赋,谷燕并没有逼迫孩子必须成为怎样的人,而是给予充分的自由,让谷爱凌一直享受滑雪带来的愉悦体验。对于孩子的兴趣发展,妈妈谷燕说:“言传不如身教,给孩子创造一个气氛,孩子愿意的话就会加入。”

谷爱凌喜欢滑雪,也喜欢钢琴、骑马、篮球、长跑,热爱时尚,她不仅是运动员,更是优秀的模特,登上了国内诸多时尚杂志。兴趣爱好广泛的谷爱凌在每一个领域都出色发挥,对于她的兴趣,妈妈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干涉孩子的选择,让她自由发展。

少表扬聪明,多表扬努力

鼓励式教育攒够“成功体验”

出乎意料的是,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的妈妈谷燕,其实并不是“虎妈”,谷燕不焦虑、不逼迫,对爱凌的教育遵循“一是睡觉、二是学习、三是玩”的理念,谷爱凌形容自己的妈妈是“兔妈”。

妈妈教给她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睡饱10个小时”。“睡不够哪有精力玩?”妈妈从小就这样教导谷爱凌。“睡觉会促进大脑的成长,但是同时,睡觉也是复习的时间,复习当天所学,第二天做得更好。”谷爱凌分享。

“爱凌有时候自己说,她的爸爸是哈佛毕业的,妈妈是北大、斯坦福毕业,她就觉得自己必须得上一个特别好的大学,必须得上斯坦福。但是她每次说这样的话,我都会跟她说,你不必需要上斯坦福,只要上自己特别喜欢的,但是你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谷燕在纪录片《少年志》中提到。

谈及自己的教育理念,谷燕认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理念是逼着孩子做一个“完人”,但实际上,没有人是完美的,她不希望爱凌做一个不存在的“完人”。出去比赛,她也不会要求谷爱凌必须拿冠军。

她说,“要说理念,我就记得两句话,第一句是爱凌入学时她们老师说的,千万不要纠正她们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第二句是学到的理念,少表扬点他们的聪明,多表扬点他们的努力。”

对于外界的“天才”评价,谷爱凌说:“天才可能只是一部分,但是,我自己觉得大多数,是努力和时间的平衡,还有自律的生活方式。”在平衡滑雪和其他爱好的过程中,谷爱凌学会了时间管理,是高效学习的典型。

自信、勇敢、心态稳定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带来什么?

小时候,成为一个职业滑雪运动员并不是谷爱凌的目标,她更希望享受滑雪为她带来的乐趣。“现在滑雪还只是我的一个爱好,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是,我长大后,如果滑雪不能给我带来快乐,那我就不会去做职业选手。”

        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谷爱凌因此定下了目标:想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希望到时候用中文给大家打招呼。”谷爱凌说。

        在谷爱凌的人生中,面临着很多次意义重大的选择。选择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选择国籍、选择挑战不擅长的大跳台比赛。几次选择,都极具勇气、自信和责任感,这是家庭环境带给她的。

2003年出生的谷爱凌从小在美国长大,妈妈谷燕是北京人,在妈妈的影响下,她非常热爱中国文化,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站上了冬奥会的赛场。

在 CCTV推出的纪录片《冰雪之巅》中提及,谷爱凌之所以会参加女子自由式大跳台比赛,是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感。这并不是谷爱凌擅长的项目,大跳台难度大、风险高,需要运动员长期的训练和扎实的基本功。而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几乎是零起点,为了实现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全面参赛的目标,谷爱凌承担起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谷爱凌在国家需要她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项目,赛前,国内外有诸多非议,国内也有人预测她会失利。她反而回复网友:“你为什么对我没有信心?”勇敢、自信、乐观、努力,是她身上闪闪发亮的光点,让人很难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女孩。

在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谷燕也一直在鼓励她。2月7日,谷爱凌在资格赛中第二跳出现失误,但她依然保持信心,并及时调整策略,顶住压力,逆风翻盘。

编后

随着谷爱凌夺冠,她的求学经历、家庭结构已被神通广大的网友“扒”得一干二净。有人在看到谷爱凌的家庭结构后号称要“躺平”:“一代人的成功,靠的是三代人的努力”“基因太强大,她的起点是普通老百姓的终点。”……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论如何努力,也跳不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也有不少家长直言“备受鼓舞”,准备效仿谷燕,要将家庭中所有的资源都用来“奋力托举自己的孩子”。他们发现,谷燕为了支持女儿的梦想,每周末不论刮风下雨,都会提前准备好吃的、喝的,亲自开车往返8小时送爱凌去训练。正如朋友圈里那句“鸡娃不如鸡自己”,很多家长也开始陷入反思。

家长们的好学之心可嘉,追求和崇拜“成功”的社会情绪也属人之常情,但盲目学习“别人家孩子”的成长经历,过分夸大育儿观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浮躁的表现。

谷爱凌的成功既离不开个人努力,也是其生活环境构成的结果,包括教育机会的差别带来的人的成就、性格和发展的不同等等。简言之,谷爱凌的成功,绝不是所谓的“成功的育儿观”所造就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鼓励无论什么生活背景下的儿童,都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不断突破和不断成长。

在媒体对谷爱凌的采访中,她的一句话让很多人动容:“我想让所有人知道的是,我不是只靠天赋,否则就太不公平了,因为我非常非常努力。”

目前,这股“谷爱凌旋风”正从体育界扩展到整个教育界,似乎给许多父母带来难以想象的刺激和压力,建议家长们不要被一些简单表象所迷惑,而是要努力发现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首先要承认天赋差异,其次要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并给予适当的教育。因为每个家庭自身的结构、环境、互动方式都不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很难复制。中国的家长总是善于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不切实际地鞭策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鞭策的榜样也从街坊邻居扩大到了整个社交网络。比起研究一些“别人家孩子”的成功路径,更值得家长们细品的是支撑孩子超越自我的动力。

对今天的很多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环境中,但也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孩子们需要多一些尊重,需要丰富多彩的体验,这样才能释放出真正的潜能,这才是“谷爱凌旋风”带来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