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64期(总第371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孩子早恋,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商雪梅
《教育导报》2022年第64期(总第3712期) 导报三版

恋爱是美好的经历,许多生命中的奇妙感都与它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好感是一种正常现象,可有时候,作为过来人的家长都知道,爱情也会带来内心的波动和困扰,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可能因为看过一些关于青春期恋爱的负面影响,很多家长担忧,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早恋?如果孩子早恋,会不会耽误了学习?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孩子早恋呢?

案例

当孩子收到“爱的表白”……

一位单亲妈妈和18岁的儿子多年来相依为命,虽然生活中缺了爸爸的存在,但没有了夫妻间的争吵,日子过得平和喜乐,亲子关系也挺融洽,儿子也能体谅妈妈的不易,平日里,和妈妈也能愉快地相处。但因为一个女孩的出现,母子之间渐渐有了鸿沟。

儿子18岁生日那天,妈妈心里盛满了喜悦、幸福,儿子成年了,终于要熬出头了,高考后会迎来全新的人生路,妈妈期盼儿子金榜题名,也不枉自己这些年对孩子的倾情付出。

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儿子脸上洋溢着幸福,坐下来迫不及待地和妈妈分享了一件大事,原来一个女孩在生日这天向儿子告白了。妈妈内心有些失落,更有些慌乱,但还是沉住气说:“我可以理解,但我并不支持你们。你们可以保持同学间的距离,高考后再考虑进一步发展。”儿子虽然口头迎合,但对女孩也是内心炙热。

儿子和女孩的关系发展得很快,只要有时间,儿子就会和女孩一起玩,他甚至还省吃俭用地给女孩买了一双运动鞋。班主任也发觉儿子早恋得很高调,屡屡找他谈话。妈妈也感觉孩子和自己疏远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说,十分焦虑。

一天,妈妈偶然看到儿子的QQ聊天记录,发现儿子经常很晚还在和女孩聊天。难怪孩子最近的状态不佳,白天也没有精神。妈妈拿着聊天记录和儿子对峙,生气地说:“你们这么晚了还在聊天,我看你是鬼迷心窍,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儿子愤而夺过手机,向妈妈怒吼道:“谁让你偷看我的手机?你是窥探我的隐私,这是犯法!”一时间,家里闹得一地鸡毛。

接下来的日子,母子之间开始了冷战。妈妈内心充满了委屈,想到这些年自己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子,一次早恋却把他们的母子情降到了冰点,妈妈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妈妈终于忍不住向儿子数落道:“这些年你爸爸管过你吗?都是我在付出,现在你这样一意孤行,你对得起我吗?”

儿子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哭诉而自责,反而激发了他的愤怒和委屈。儿子哭着回应妈妈:“是的,别人的爸爸是自己的靠山,而我从小面对的是你们的争吵,我一直都在想,我的出生是不是一个错误,没有我就没有那些冲突。”

妈妈听到这些,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慢慢缓和一点说:“妈妈知道家庭的变故对你有伤害,我也感到内疚和难过,但是妈妈这些年已经尽力在弥补了。”

儿子心里当然能体谅妈妈的不易,更是哭得像个孩子:“你知道被人在乎、被人珍惜的感觉,对我来说多么重要吗?我不想重蹈你和我爸的覆辙,我想体验不一样的感情。”

这一次的交流,虽然有争执、有泪水,但到底母子之间结束了冷战,而且妈妈了解到孩子心底对爱的渴望,也在尝试放下对未来的恐惧。

一次月考下来,儿子的成绩下滑很多,面对这个现实,孩子很沮丧。妈妈没有责备,没有埋怨,理解儿子的难过,同时看到儿子对自己有要求,想坚守自己的目标,她给予了儿子充分的肯定。妈妈决定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借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力为由,母子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在咨询室里,妈妈和儿子有机会彼此倾听,平和表达。

妈妈说:“儿子,当你给我分享生日当天女孩向你表白的时候,妈妈有欣喜,因为儿子长大了,儿子信任我;我也有担忧,怕这段感情影响你的学习,所以妈妈没赞成也没反对,因为我知道你是有目标的孩子,是有责任感的孩子。”

儿子回应道:“我很信任你,但当我看到你偷看我的聊天记录的时候,我很愤怒,我感到不被尊重。我这段时间和她交往,有来自老师的压力,其实我自己也意识到这对我也有一些影响。我希望你给我一些时间,我自己来处理。”

在咨询室里,我用替身、未来画像等技术,帮助母子看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澄清现实,看到未来,并修正不合理的信念。经过几轮的交流,母子达成共识:妈妈不再干涉儿子的情感生活,相信他能处理好感情和学业的关系。儿子也调整了和女孩相处的节奏,重新回归学习。

接下来的时间,我引导妈妈放下内心的“恐惧”,重点放在经营好“亲子关系”。妈妈虽有隐忧,但不再和孩子冲突,反而会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儿子有时候也会主动谈及自己和女孩相处的一些点滴。

又一次咨询中,儿子说:“我感觉有点累,她(女孩)特别敏感,如果我和班上的女同学开玩笑,她就会很生气,要和我闹很久。”我带领妈妈与儿子充分地共情,理解儿子的感受,引导他充分表达内心的困惑,一起分析现实的状态,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次,我看到母子之间的对抗已经消除,现在是“盟友”的同心同德。

后来,儿子和女孩虽然分手了,但彼此为高考加油。

分析

早恋不是灾难,,找准适合的干预窗口和空间

青春期孩子早恋并不是一种异常现象。青春期的孩子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会期待美好纯洁的恋爱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足以说明孩子身心的健康。这并不值得家长们大动干戈。

案例中的妈妈有做得很好的地方,比如,当知道儿子早恋时,尽管她并不赞成,却也没有激烈反对;再比如,在儿子因为早恋出现一系列情绪和行为上的波动时,她也没有大失方寸地横加干预,勒令儿子与女孩分手。总的来说,这位妈妈一直在尝试自我消化或者寻求帮助来解决。

刚刚陷入恋爱的孩子的确会存在失控的状态。案例中的妈妈其实也认为孩子早恋很正常,但是她依旧在焦虑,焦虑什么呢?她焦虑儿子早恋会影响学习成绩,而这次的事实是,早恋的确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也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可是家长们先别着急。孩子如果早恋,恋爱初期正是双方感情最好的时候,情比金坚不是夸张,这个时候的孩子心中满满都是另一个“他”,他们会无时无刻地想和对方在一起,想要和对方交流,想要为对方付出,因此容易失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但是,自古以来,只有感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感慨浓情的易逝,因为情感渐趋平淡是人性使然,感情不可能一直如烈火烹油般发展,青春期孩子的感情恰好也是这样。而平淡期的出现,就为家长进行合理的干预提供的窗口和空间。所以,绝不要对着炭火当头一盆冷水,那只会烟雾大作,适得其反。

孩子本身就不可能毫无保留地与家长交流。孩子不是属于某个人的物品,而是另一个体,哪怕母亲生养了他。案例中,这位妈妈焦虑的还有一件事情,她觉得自从孩子早恋了,孩子对自己开始有所保留,不再无话不谈。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追求自我了,即独立性和对生活的控制感。从青春期以后,孩子就很难毫无保留地与父母交流,甚至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就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秘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学会理解人类为何有“秘密”这回事,那么他进入社会后,会遇到许多麻烦——人类社会得以运行,也仰赖于人和人之间善意的、适当的“保有秘密”,正是这些善意的秘密,让一些事情不至于失控、伤人。

也许,家长们之所以希望孩子对自己无话不谈,是因为自己想要掌握孩子的动向,全然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能够保证自己可以在孩子走上所谓“歪路”时及时干预、制止。但请想想,孩子是一个人,未来更会完全是独立为自己负责的人,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也了解自己的父母,他清楚地知道父母希望听到哪些答案。为了避免冲突,孩子往往会有选择性地与父母交流。不要责怪太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保护孩子不在早恋中受伤,而不是“不早恋”“绝对听话”“没有秘密”,一定要弄清楚我们的本心是什么。

建议

以外松内紧的尺度应对孩子早恋

通常情况下,早恋是一种“事件”而不是“问题”。家长和老师,不能不加判断地把早恋当作“问题”来处理。这样,孩子才会明白,家长和老师并不是站在他们之间感情的对立面,从而减缓了对抗情绪,才会让早恋过程中的潜在意外保持可控状态,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如若不然,则可能把孩子往反方向推。所以,不污名化早恋,这是我们谈论早恋话题的重要前提。

家长不要过早干预孩子的恋情。孩子会选择性地与父母交流自己的信息,这就代表着孩子其实是不想家长过多地干涉自己的恋情。同时,孩子在恋爱初期,情感还十分热烈,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恋情表示反对并且强势干预,那么,孩子不仅会认为家长在侵犯自己的自主权,还在破坏自己美好的感情,为了捍卫自己的感情,孩子就会激烈地反抗,无论最后孩子是反抗成功,还是反抗失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都会遭受重创。

因此,家长在觉察到孩子早恋时,不要过早地设想出一堆负面的结果,而是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感情慢慢发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爱情地萌芽、成长和消散,而不是将自己对家长的反抗当成爱情的养料。如今的电视剧里,主角们为了爱情反抗父母干涩的桥段不少,不可忽略这些流行文化对十几岁孩子恋爱观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避免被孩子认定为那个干涉爱情、面目可憎的“强权”,一旦堕入这个符号体系里,家长就被放到了对立面,有苦难言。可行的办法是,做孩子的朋友,平时仅是保护他们,关注他们,在他们快要越过底线酿成错误时才大胆谏言、采取措施。

核心思路就是,家长和老师心里有“谱”,也就是有一个“负面清单”:不能做什么。其他的则不要事事干预,这样,孩子慢慢也就明白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在熟悉它的过程中,对它去神圣化、理想化。这不仅在早恋事件中保护了孩子,更是进而帮助孩子建立了对恋爱的成熟、理性认知,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除了耐心等待之外,家长还可以成为孩子情感的倾听者。孩子在情感浓烈时,是有分享欲望的,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角色定义为“倾听者”,倾听孩子在感情道路上的喜怒哀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倾听过程中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行加到孩子身上,生硬地对孩子进行强制引导。孩子与家长相处十多年,很多时候,孩子了解父母甚至多于父母了解孩子。当家长开始灌输自己的理念时,孩子多半会敏锐地认定:“他不是理解我,他只是想让我好好学习,拿我当工具人罢了。”这无疑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有家长会提出疑问:“那我们就什么都不管吗?”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因为家长害怕孩子承担不起自己选择的道路所带来的后果。但是,家长们也需要知道,有些事情,其实是越控制越失控,在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正确控制时,最好的做法就是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去相信孩子自身积极的力量,同时要有底线思维,设定底线,守在底线,有“托底”的力量。

其实,孩子与家长相处多年,很多价值观念是和家长相似的。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对自己有害的。因此,家长可以尝试去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身上所具备的积极力量,孩子是可以在感情和学习中寻找到平衡、寻找到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在寻找过程中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如此,作为“事件”和“危机”的早恋,反而是孩子成长的契机,甚至是家长整理自己人生态度,修复亲子关系的契机。

(作者系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四川心理学会应用心理专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