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71期(总第371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读哲愈己 以书育人
■任萍
【读书】《教育导报》2022年第71期(总第3719期) 导报四版

《哲学的自愈力》

玛乌拉·刚齐达诺   安德莱·科拉美第奇  著

张申申  刘凯琳  译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ISBN:9787500169703

这个夏天分外炎热,疫情此起彼伏。

原定和家人的旅行计划也暂时搁浅。远方的风景是看不见了,可诗意的心田却不能荒芜。于是,我翻开了《哲学的自愈力》。

这是一本“新”书,今年3月才首次出版印刷;这是一本“新”书,读者可以在边读边撕的体验中,选择喜欢的章节组合成自己的专属之书;这是一本“新”书,它不仅有档案袋式的外封,并且还附有自我实现手册,让读者可以通过手写的力量,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读过本书后,我才发现哲学不仅是存在于意识领域的世界观,更是指导现实生活的方法论,尤其是对自我认知错位、价值观缺失、精神迷茫、心理脆弱的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人面临太多的问题: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地区冲突、疫情蔓延……有人说我们进入了“乌卡”( VUCA, 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mbiguous的缩写)时代——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里。人们因为担心工作和生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每天快节奏地忙碌却效率不高,身心疲惫却感觉不到幸福。我们常常问自己:“之前的选择是正确的吗?如何才能摆脱焦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快乐,生活却总是不能如愿。压力、挫折、意外接踵而至。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进行自我治愈?

书中,作者通过苏格拉底、塞涅卡、尼采等哲学家们的理论,尝试用哲学的观点来解决当代人们所面对的问题,并以讲故事的语气娓娓道来,帮助读者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其中一些内容非常贴近生活,观点精辟中肯,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也让我在阅读中不断调整心态,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此举出两点与大家分享。其一是关于自我认知。我们在生活中遇见困难时会产生纠结,甚至经常做出矛盾的决定。时间长了,有人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很懦弱、内心不够强大?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只有一个自己,而是由多个“小我”组成的,这些“小我”几乎没有关联,甚至彼此敌对,所以,每一个“我”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认识自我,遇见矛盾时反复说服自我,面对困难时勇敢挑战自我。“真正的自我统一是一种每天都要进行更新的自我愉悦协议,这就是幸福的秘诀。”

另外,我们也需要做好探索未知事物的准备,敢于承受失败和不幸。书中说到,幸福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不幸当做起点,而不是规避它。只有认识到不幸的可贵,才能充分获得幸福和满足。好吧,我愿意探索和发掘不一样的自己,有时候,你不试一下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生活的美好就在于它充满了未知。

其二是如何转化互联网带来的焦虑和不适。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禁锢”在了互联网里面,互联网的好处不言而喻,但随着信息量的增多和社交圈的扩大,我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开心了吗?

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专家的提醒,虽然我们可以用手机实现足不出户知晓世界的需求,但其实我们的视野却越来越狭窄,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会洞悉我们的内心需求,推送我们愿意看到的一切资讯。所以,我们一直在进行着“圈内”社交,这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找到了无数“志同道合”者,并且相信他们的言论都是正确的。然而,我们的双眼正在被蒙蔽。

很多人每天都会通过社交网站的小水池,投身网络这片汪洋大海,在网络中消磨了许多时光。书中有句话非常引人深思:“对世界的过度关注反而将我们推离了这个世界,幸福闪现一秒钟后就会消失在怀旧的洪流中。”大家在短暂的快乐之后却什么都不记得了。还有不少人把社交网络当成一个巨大的“下水道”,将挫败、妒忌、愤怒和偏见统统倒进去。因此,我们要学会甄别,取消对那些发布低质量内容的人和网站的关注。我们不妨尝试改变一下习惯,遵循“邓巴”理论,最多与150人建立社交关系,并积极地发展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来实现学习和分享。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能帮助我们做一次“心灵瑜伽”,带领我们重组生活、培养习惯、积极行动,还能引导我们更加关注生命、正确认识自我,让世界重新变得有趣。

我一直认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如果没有健康的内心世界,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幸福的生活方式,就培养不出能感知幸福的下一代。所以,生活需要哲学,教育也需要哲学,因为生活和教育本身就是哲学。每个人都拥有自愈的能力,都可以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即使面对再大的压力,也有能力让自己好起来。阅读此书,以书“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