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91期(总第373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天府六小:为学生造一所“童梦园”
《教育导报》2022年第91期(总第3739期) 导报二版

创新赋能,以体育人,天府六小学生正在上足球课。(图片由学校提供)

“萝卜蹲,萝卜蹲完,女生蹲,校长妈妈一起蹲。”“萝卜蹲完,老师蹲,校长妈妈快快蹲!”……走进坐落在四川天府新区麓山板块的天府新区第六小学(以下简称“天府六小”),正遇上大课间时间,全体师生玩“萝卜蹲”游戏不亦乐乎,一个个神采奕奕,眼中绽放着光芒。

“建校之初,我们就坚定,要办一所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创生型学校。让每个孩子、老师,心中有爱、眼里有光、面容舒展、大胆表达。”学生口中的“校长妈妈”张晓蓉说。

自2019年开校以来,天府六小践行“天地化育生命觉者”的理念,以儿童视角办教育,构建学生、家长、老师成长三维一体的“童梦园·同心圆”课程体系。在办学理念上,培养内心世界丰富且彰显生命灵气的自主发展者;在教风上,坚持“尊重、发现、鼓励”;在学风上,秉承“专注、坚持、想办法”……这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所幸福成长的家园,一所激发学习力的学园,一所筑梦、圆梦的乐园。

“人人担当”的家园——

让习惯自然习得

“我是‘花草担当’,本周我有一个表扬和一个提醒……”在天府六小一年级3班,一节《修身班会课》正在进行。一位位“小担当”以表扬为主、提醒为辅的方式,围绕自己负责的部分,结合平时观察进行评价总结,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对比反省。

在天府六小,每个孩子都各自有“担当”,“水杯担当”“安全担当”“图书担当”“路队担当”“卫生担当”等,学生们想出很多有趣的担当岗位,更在担当管理中逐步学会承担责任。而《修身班会课》是学校的特色德育项目,以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教师故事法为引领,跟踪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希望学生把学校、班级当成自己的家,鼓励每个娃都参与管理,人人有担当,处处有责任,人人都是学校班级小主人。”校长张晓蓉说,习惯养成非常重要,而小学新生恰好处于习惯培养第一个关键期。因此,在开校之初,她就在思考,如何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然习得习惯。

依托《修身班会课》,学校围绕学生在校园里需要重点关注、重点培养的习惯内容,多维度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争取和创新担当岗位,人人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而班主任适时介入,客观评价,正向引导,充分发挥出同辈群体的重要力量;课堂外,从自己系鞋带、叠被子,到爱护环境卫生等,学生在学习、生活习惯上的进步,都被老师观察并记录下来,做成一个个视频在操场的大屏播放展现,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影响学生,榜样激励榜样。

“德育不应是思想生硬地灌输,而是让孩子们拥有参与式、行进式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张晓蓉介绍说,依托每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种有趣的主题活动,是六小师生喜欢的方式。

中秋节,学生们做月饼,老师带着他们领会月饼背后“圆”的含义;劳动节举办“书包整理大赛”“我是校园劳动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除了传统节日,学校还自创了“六小节日”,每年12月开展的“年画节”,孩子们通过参与游戏、亲手制作年画等形式,感受年画的魅力;11月的“担当节”,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担当”故事;设置不同主题的“体育节”……“节日”不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快乐,也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

激发探究欲的学园——

用创生滋养童心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意思是说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花草树木都有春意徐徐展开的盎然。你们看学校这满园的植物,这句诗是不是很形象?”校园里,一堂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植物课程正在进行。

天府六小的校园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一年四季都有花木相伴。来自四季的信息更迭、生命的盛衰变化,成了老师眼中独特的教育资源。应运而生的植物课程,承接并链接国家课程中植物主题内容,以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有机融合。

从科学的角度,学生通过观察、查阅、研究,认识各种植物;跟着语文老师,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的寓意、文化内涵;跟随美术老师,寻找不同姿态的叶子拓印书签……

激发儿童探究欲,让课程变得“好玩”,让师生“会玩”,让学生“玩好”,发挥跨学科学习、生活实践的育人优势,浸润滋养童心,这就是六小开展的“创生课程”。

这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的义务教育新课标不谋而合。

构建“意义”课程,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六小以新课标为指引,在建设“立基课程”夯实基础性课程设置,开展“充盈课程”实现延展课程多样化的基础上,打造“创生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校园环境局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六小,整个学校就是一座大“学园”,老师鼓励、指导学生基于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问题,并搭建起学科学习展现和学生个性展示平台,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挑战心、灵动心。

去年,天府六小《我是交通畅行大使》斩获成都市第三届中小学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特等奖。这个由三年级学生为主、老师协助支持完成的实践成果,正是来源于对学校生活的挖掘。

原来,天府六小门口有两条断头路,每天上学放学接送孩子的车辆在此停放或掉头,十分拥堵,甚至会占用人行通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能否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群三年级学生试图找寻答案:通过实地考察周边的道路环境,前往交通管理部门调查了解,查询“成都市政府政务中心网页”,他们发现如果在断头路背后的大土坡上各修建两条500米左右的路,连接到外面的公路,就可以避免交通堵塞。

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学生把相关问题和想出的解决方案发到成都政务平台,很快得到回复,由市住建局统一安排高新区(断头路所在区)和天府新区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孩子们提出的方案被采纳。

在尝试解决过程中,学生们还与老师一起发起家长志愿者参与交通管理的活动,动手制作海报、宣传标语,进行交通知识宣讲、制作发放宣传单……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得到了很大改善。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链接自己的生活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在教育中实现自我发现,而老师在背后带领,适度地协助和支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大队辅导员薛智丹说。

实现心愿的乐园——

在多维评价中“圆梦”

“今天的午餐很丰盛,小朋友们都没有浪费。”“各班卫生今天整体都不错,但也有个别班需要改进。”……正在给校长做如上“工作汇报”的人,不是老师,而是天府六小担任“一日校长小助理”的学生。

自开校起,天府六小便创新德育评价模式,建立“立达”评价管理体系,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包括品德、学习、运动、文明礼仪等各方面,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正向行为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

“立达币”是学校创新设置的虚拟货币,学生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表现获取积分并兑换相应的“立达币”,在定期开放的“立达小超市”中进行换购。

天府六小会在新生入校时,发放“立达少年成长手册”,在手册上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依据自己阅读、锻炼、文明用餐等习惯培养情况进行自评打分,家长和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定期进行评价。同时,“立达币”的获得情况记录在每位同学的成长手册上。每一学段的评价细则和奖励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升级,通过“递进式”激励增强评价效果。

立达小超市里不仅有学习、生活用品,还有“心愿卡”,可以满足学生的小心愿。“一日校长小助理”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做一次活动小主持、定制心理体验卡、当校园环保小卫士等等。

“这些‘小心愿’都是整理学生日常反馈得来的。”张晓蓉说,学校会时常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断更新“心愿卡”和超市里的物品,确保是学生真心喜欢、想要的东西。学校希望学生以体验的方式感受并真正融入学校中,并知道不论是实体的小商品还是心愿、梦想,都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

学生们曾经还提出过在学校办一场音乐会的集体心愿。为了完成这一心愿,大队部、各学科老师和学生齐参与。学生邀请音乐老师一起选拔参与演出的成员,并进行选歌、排练;邀请美术老师共同设计海报、门票;征得广播站的支持进行音乐会宣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力,老师适时介入、给予帮助、支持,最终心愿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开校三年多来,天府六小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奖项。学校在第十一届“小荷风采”大赛获“小荷之家”荣誉称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迎未来”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暨第二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演获一等奖、三等奖;学生集体舞《阳光下的扎塘各》获全国“小荷风采大赛”“小荷之星”奖(全国最高奖项);学生黄梓瑜获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等等。

在“家园”中主动担当,领会责任力;在“学园”里浸润童心,激发学习力;在“乐园”里向上生长,感悟生命力……天府六小正用自己的方式,构建自我创生机制,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师生气质和办学品质,让师生在这里幸福成长,圆梦启航。

(钟敏 唐敏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