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98期(总第374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构建技能型社会 系统推进职业体验教育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瑜
《教育导报》2022年第98期(总第3746期) 导报三版

尊重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技能型社会的构建涉及各级各类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对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职业体验教育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加强中小学生基础技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建构终身化技能成长的教育体系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当前,各地都在广泛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观其现状,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职业体验价值认识不清。实践中,职业体验普遍存在“就政策而行动,为体验而体验”现象,活动开展形式化、机械化、浅表化,职业体验内涵不明、育人指向不准。二是职业体验资源整合不够。现实中,中小学校开展职业体验缺场地、缺课程、缺师资,职业学校未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职业体验基地、课程、师资供需不匹配、结构性失衡、统整度不高,集聚效应未形成。三是职业体验持续推进乏力。推进中,缺乏职普联合开展职业体验的顶层设计、规划管理、机制支持。职业体验活动实施盲目随意、渠道单向、机制不全,职业体验常态化、长效化不足。

针对现实难题,可按照“理性认识→实践推动→反思提升”的螺旋上升式行动闭环,从认识、实践、保障方面予以整体解决。

一、认识先行:确立终身化技能成长育人理念

以终身发展理论为认识基础。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确立终身化技能成长育人理念,将职业体验放在学生一生技能获得、利用、维持的视角,看待技能成长和生涯规划。职业体验从娃娃抓起,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技能成长体系,促进学生全生命周期技能积累,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校园扎根。

以技能生成素养为认识框架。在职业体验活动中进行价值观教育,根据职业体验“具身性、情感性、意义性”三大特征,通过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的“以身体之、以情感之、以心验之”形成立体化认知,促进“个体理解、情感生成、信念建构”,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始终,通过职业体验将职业认知、技能习得、价值塑造化育为学生的素养。

以职业体验活动为认识模型。职业体验教育需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系统综合、差异互补、资源共享。完整的职业体验活动由学生、教师、内容、场所、岗位、规则六要素构成。共享职业学校服务资源,共促学生技能成长。

二、系统推进:构架“三位一体”育人支柱

一是场域协同——普职教育共建共享体验基地。统整全市中高职学校资源,从区域层面,搭建平台联通,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原有基础,汇总中小学校职业体验活动可用的基地资源清单。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职业体验教育的主要目标、活动主题及相应学生人数,以学校或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结合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清单,合理制订参与职业体验活动的计划。扩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场所,发布家园、校园、产业园、公园的体验基地谱系图。

二是内容协同——普职教育共同开发体验课程。中小学校和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职业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劳动教育的本质出发,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把实践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如课程结构设计上,以技能生成素养为课程目标“点”,形成沉浸、模拟、生产、生活技能四类课程类型“线”,涵盖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等职业大类的课程内容“面”,建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可以根据学段设置模块式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菜单式实践课程内容,项目式实施课程。

三是人力协同——普职联动课堂教学“双师”模式。在职业体验教育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校学生相对陌生,学情了解不够,可采取“双教师”模式。职普双师协作实施“校内导学-实地体验-总结交流”三步教学,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劳动教育技能的教育教学,中小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前置课教学及专业知识和背景介绍,总结交流环节,中小学校教师可以德育角度展开总结,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从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如此,“双教师”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职业体验情况进行记录性评价。

三、健全机制:建立立体联动育人机制

市级+片区+区级+校级四级统筹。统筹四级主体,实施顶层规划→全面实施→总结提升、召开会议→前期准备→启蒙教学→开展体验→评价反馈→联席总结六环模式。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之前,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教研员、职业院校领导与教师、中小学领导与教师等多方人员要召开联席会议,制订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计划,确定本阶段职业体验的目标、任务、内容、主题、时间、师资、形式、场地、经费、安全等,将职业体验教育落地落实落细。

行政+科研+普校+职校四方协同。集合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中小学校、职业院校等多主体力量,通过校外系统的外力支持和校内系统的内生动力,实现时空向度上的统筹协调与利益向度上的互利共赢。行政部门设计政策、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科研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整体面的指导和课程质量监控,中小学校落实实践育人要求,职业学校发挥服务功能,双方需求互补。四方合力推进,构建起政研校协同机制。

管理+评价+反馈+诊改四步监控。评价层面着力制度建设,健全职业体验课程标准、基地建设、师资管理等制度,建立基于标准进行反馈诊改的监控机制,实行职业体验表现性评价、学习成果认定,从目标、内容、路径、效果进行诊断。四步监控机制确保职业体验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和高质量实施,推动学校提升职业体验育人实效。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普融通背景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跨界融合机制研究” [DJA210323]、2021年度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协同机制研究”[2021 JDR0319]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