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03期(总第375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立德树人 “心育”育人
■本报记者 王浚录 文/图
《教育导报》2022年第103期(总第3751期) 导报三版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心育”师资队伍怎么建?医疗和教育部门如何协同?……11月17日,在泸县二中举行的四川省第三届(2022年)“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活动分会场上,泸县二中心理教师唐远琼、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改所副所长唐瑛、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副校长曹娟,围绕“‘心育’育人”主题分别进行分享。

以心育心,奠基学生幸福成长之路

“我们既重视心育硬件建设,也重视软件建设。”在分享中,唐远琼用一串数字概括了泸县二中心育硬软件建设情况:“按专业标准建成了心理测量室、心理宣泄室等8个功能室区),现已形成了“5128”的心育师资队伍,即5名专职心理教师、1名兼职心理咨询师、2名专家顾问、8名客座教师。”

“通过不懈努力,泸县二中形成了鲜明的心育’特色。”唐远琼介绍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特色——

特色之一是“心育课程化”。从2000年起,泸县二中落实每班每周一节心理健康课,22年来坚持开课,探索形成了以“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生涯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除了显性课程,我们还有生涯社团、心理协会、新生军训团辅、“5·25”心育节、学科心育渗透、心理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隐性课程。”唐远琼说。

特色之二是“合力护心灵”。“心理教师人手有限,且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是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核心力量。”唐远琼说,为提升班主任的心育能力,该校尝试让班主任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具体做法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会、班主任心理沙龙等活动,向班主任介绍沟通技巧、心理团辅活动操作办法等。“班主任们在心理教师统一制作的课件和辅导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班级情况开展团体辅导。”

特色之三是“三预促健康”。“‘三预’是指预防、预警、干预。其中,‘预防’位于心理健康教育‘三预金字塔’底端,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唐远琼介绍,除了常规的基础性预防工作和应答性的干预工作外,该校还通过“心理普查”“阳光天使”等制度,做好心理预警工作。“‘心理普查’从积极心理健康和消极心理健康的视角,考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易感者、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和疾患者,并将之以‘不伤人,不伤己’的方式与班主任沟通。‘阳光天使’则是心理科代表和心理委员的合称,每班男女生各一名。其主要职责为善意关注班级心理动态,协助开展各类心育活动。”她说。

“我们还为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助人自助。心理咨询师本着‘保密、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原则,帮助来咨询学生解除烦恼,开发潜能。”唐远琼说,通过一系列宣传,学生普遍认识到:善于向人求助,是一个人心理健康、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校医共建,打通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

就“为什么要探索‘校医共建’的师生心理服务模式”这个问题,德阳市教科院的唐瑛在“师生心理健康服务‘校医共建’的德阳实践”报告中表示,自2020年起,德阳市开展了多次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心理健康测评,筛查的过程和筛查出来的状况令人担忧,“很多学校没有专业师资,导致过度或夸大解释筛查结果,后续辅导干预也成问题。另外,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诊断和治疗,医疗与教育两大部门信息不对称。”唐瑛介绍,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德阳市教科院形成了两套“校医共建”的心理服务模式。

一是“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6个1”行动方案。该方案包括:设立“校——医”结对共建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对全市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开展每年一次的心理问卷评估筛查;开通一条设在未成年心理成长指导中心、面向全市家长师生的热线;开设心理健康教师课堂、家长课堂和学生课堂;印发有关青少年心理调适的家长手册和学生手册。

二是“家校医”协作工作方案。该方案针对筛查出重点关注学生或发生相关危机事件拟定了处理和应对的流程,明确了家校医三方在不同环节的责任和做法。

“我们一般采取以市或县为单位整体实施筛查,当筛查出‘高关怀’学生时,学校首先确保学生安全,联系心理教师及班主任与学生面谈,安抚情绪。学校即刻组建面谈小组,经过初步判断,一部分学生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另一部分学生根据需要进入医院评估环节。”唐瑛说,对于需要进入医院评估的学生,学校联系家长,安排面谈。面谈的主要目的就是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面谈时,学校不对学生的情况下定论,而用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沟通。

“学校与结对医院取得联系,说明已掌握的情况,启动绿色通道。医院通过学校掌握初步信息,安排协调工作,接诊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唐瑛说,医院经过治疗,认为学生适合返回校园继续学习,可以向家长及学校发出提议,并向学校及家长告知学生返校后的注意事项。“学生返回校园后,心理教师定期跟踪学生的发展情况,并为学生建立特别关爱档案。医院主治医生定期向学校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该方案的成效如何?唐瑛表示,三年来,德阳各学校心理危机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很多学校会利用周末、节假日邀请心理医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同时,实行校医结对、设立卫生副校长后,校医之间的转介绿色通道建立起来。

回归本真,建设生命教育核心主题课程

在影响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回归教育本真,关注生命个体成长真实诉求?曹娟分享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生命教育核心主题课程”。

曹娟介绍,该课程从生存发展、生命成长、生命教育三个维度,明确了“活着、活好、活出价值”的生存发展目标,“体验感知、行为通达、创造领悟”的生命成长目标,“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丰盈生命”的生命教育目标,三个层阶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还应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更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曹娟说,该校以珍爱生命为核心,确立了生命的创造、生命的奇妙、生命的独特、生命的尊严、生命的责任与生命的价值六个生命教育核心主题。

内容上,该课程坚持从珍惜、珍爱自己的生命出发,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并重,并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生命成长需求。曹娟举例:“‘生命新语’课程通过绘本《小威向前冲》,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生命从哪里来,感知生命诞生的勇气和幸运。在此基础上,通过‘认识我的身体’,让同学们了解男生女生有何不同,并从对生理成长的学习逐步过渡到心理成长的引导上。这一条线索的核心是感知生命的独特,欣赏不一样的自己。”

“生命教育核心主题课程体现在学校班会课表中,每学期3至6节,同时,与心理健康、德育活动等课程相互关联,有机结合。”曹娟说,在教学中,老师通过情景剧、游戏等形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进行体验与反思,并开展实验。

曹娟总结道,该课程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生命实践能力,增进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形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共识,丰盈了生命的境界。

11月17日,在泸县二中第五届心理趣味运动会上,各班同学在进行“疯狂毛毛虫”项目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