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4岁,很喜欢听大人讲读图画书,尤其喜欢缠着我给她讲读。
一天,她又来找我讲故事。我问她:“你为什么喜欢找我讲呢?”
“因为你讲得好呀!”她回答。
“那你说说,我讲的好在哪里?”我接着问。
“你的声音很优美;你抱着我很舒服;还有……等你做到了我会告诉你。”
她的回答让我很受触动。原来在孩子眼中,高质量的图画书共读竟是取决于声音、感觉这些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因素。这也促使我重新思考——亲子共读,什么是成功的要诀?
用声音激活书中的生命力量
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讲图画书时的心情,再回想一下自己独自看图画书时的感受,二者是否有微妙的不同?哪种阅读方式更令你感到喜悦或者难以忘怀?
事实上,比起独自阅读图画书,几乎所有人都更喜欢听故事,包括成年人。正如我们常说的“讲故事”“听故事”,而鲜有说“看故事”。这与识字量的关系不大,更多是因为图画书本身就是“用耳朵接受的书”,唯有声音才能激活它潜藏的生命力量。
优美的声音,是一种态度。当我们说某件事物“优美”,那就意味着它不是懒散的、敷衍的,声音亦不例外。声音中包含了成人的态度,你的声音是刻板的、机械的抑或是灵动的、满怀爱心的,孩子会以讲读是否“优美”来给出答案。诚心诚意地讲读图画书给孩子听,用声音的生命力生动传达书中的意韵,才能点亮孩子对书的满心期待。
优美的声音,是一种节奏。不仅仅是音色的甜美或富有磁性,而是更关注于声音在讲读图画书时的那种“放松”与“紧绷”相互交替的节奏感。通过声音朗读文字,书页中的画面被注入了生命活力,瞬间灵动起来;通过声音的节奏,孩子能在视听配合中用想象力去描绘故事中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总是生机盎然。这种“生机”来源于好奇,是一种想要探寻不可思议事物的“神秘感”。给孩子讲读图画书,虽是念出文字,但正是声音中的这种“神秘感”赋予了文字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比如,当我们念出“很久很久以前”时,孩子仿佛搭乘着声音的时光机,来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原本遥不可及的时空,成为故事的亲历者。
在亲密搂抱中传递书中的情感力量
读书不等于识字。识字能力大同小异的成人,读书能力却大有不同。能够真正理解书的内容才算是读书。因此,亲子共读图画书,目的不是教孩子识字,不是掏出书中有限的知识,而是通过讲读,帮助孩子理解书的内容,发掘书中丰富绚烂的世界,让那些美好的情感体验长久地留在孩子的生命里。
亲密搂抱,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感。这种被手臂包裹的紧实、温暖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在婴儿时期曾体验过的温暖爱抚,带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安全感是平等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如果身处让人感到危险的环境,又如何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呢?亲密的感觉是一种情感力量。抱着孩子阅读,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着、被爱着、被保护着,即使故事中的“大灰狼”窜出来,自己也绝对安全。
亲子共读图画书,成人的优势在于拥有相对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给孩子讲读图画书,将书中文字转化为生动、温暖的话语,把自身的内涵与图画书结为一体,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时而提出疑问;时而要求大人同意他们的意见;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故意改变说法;有时更可能意犹未尽,一遍遍要求大人讲读同一本图画书……抱着孩子阅读,就如同与孩子手牵着手到故事国度中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的快乐时光。这些感受,无论新或旧、深或浅、寻常或新奇,都弥足珍贵,因为语言启发了新的语言,印象发展了新的印象,父母与孩子都在彼此身上汲取了养分。
亲密搂抱,也是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孩子最喜欢的一本书,往往是你讲读最多的那一本,也大概率是你最喜欢的那一本。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当我们讲读自己喜欢的书时,喜悦的情绪会自然地流露并传染给孩子,孩子就更容易爱上这本书。可见,亲子共读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抱着孩子阅读,细心关注孩子的表情变化和情绪反应,我们或许更容易察觉到那些日常生活中难以了解到的、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你们可能在某个情节,相视一笑,或同仇敌忾,或相互鼓励。心灵的相通,才能产生共鸣;共鸣愈多,心理的距离就愈容易拉近,这便是日后亲子沟通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女儿最后说的“等你做到了我会告诉你”,她没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过,我猜想她想说的应该是对“阅读使我快乐”的开放性表达。
阅读是快乐的。对于任何人来说,阅读的首要价值都应该是“乐趣”,而非“学知识”等其他用途。很多成年人,在岁月流逝中或多或少地丢失了儿时的“超能力”,比如透彻的洞察力、对自然的感受力以及对美的直觉。但在亲子共读中,我发现似乎可以找到童年那个天马行空的自己,因此我也越来越喜欢读图画书。有时候,给孩子讲着讲着,我自己比孩子还陶醉其中,而我期望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的某些事情,都通过这些有趣的内容悄悄印在了孩子的记忆里。多一些“有趣”,少一些“有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确是这个道理。
阅读是自由的。受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同一本图画书的感受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反复阅读一本书也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理解。因此,亲子共读需要平等、开放、多元的氛围。成人的讲读并没有固化的格式或范例,创造性的发挥、个性化的坚持,根据孩子的反馈即兴调整对故事的讲解,本身就是多元风格的展现。在以看图、读图、赏图为主的图画书面前,成人用成人的感觉,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没有权威,没有对错,没有必须总结出的“大道理”。孩子如果打心底里喜欢,必然会主动提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我们自然地、温暖地回应他,与他沟通,这便是最好的阅读指导。
我时常想,从亲子共读迈向孩子的自主阅读,再到养成终身阅读兴趣和习惯,这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看不见的力量”在激励着孩子前进。正如《小王子》一书中所揭示的,不仅时间看不见,还有人间的真爱和心灵,我们也看不见,然而,它们确确实实存在着。“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对于亲子共读来说,什么是成功的要诀?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