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10期(总第375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眉山市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校园”活动少了 学校“静”了
■本报记者 胥茜 倪秀 张玥
《教育导报》2022年第110期(总第3758期) 导报一版

“以前,最多时一天有好几个进校园的活动,现在清静多了。”近日,记者在眉山市采访时,东坡小学校长杜科忍不住感叹。得益于该市大力推进的教师减负举措,学校终于能静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了。

今年6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有关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文件精神,建立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长效机制,眉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涉及5个方面14条规定,以减轻学校非教育教学负担,为教师从教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政府出面

把非必要的“进校园”挡在校门外

位于中心城区、毗邻市政府,东坡小学无疑是眉山市的一所“窗口学校”,也因此是诸多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首选学校。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后来又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接手了非常多‘进校园’活动事务。”回忆起各类进校园活动,东坡小学德育处主任梁梅直摇头。以前,她和同事一周内要处理来自文化、卫生、宣传等不同部门的活动,经常为了准备材料挑灯夜战。

这些活动与教育到底有多大关系?在杜科看来,这些活动虽与教育或多或少有着联系,但在中小学日常教学中,消防、卫生和环保等知识已经融入课程中,是否需要大量进校园进行“二次教育”有待商榷。面对各级各行业部门,学校话语权很弱,想要阻挡各类活动“有苦难言”。

同样的苦衷,并非东坡小学独有。今年3月,眉山市教育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市进校园活动过多过频,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负担较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干扰。一方面,是各级各部门进校园活动过多过频。以彭山区为例,各级部门要求学校长期开展相应教育活动并形成大量的活动资料,能随时迎检的工作就有11项;要求教师或者学生、家长每天或每周都要登录网站、平台完成任务的有15项。……另一方面,是不同部门或相同部门不同业务科室检查太多。以青神县幼儿园为例,最多时,一天有7批人员入校检查工作;在东坡区,除畜牧局外,各部门均对教育部门安排了进校园活动。

为了让学校安放下安静的书桌,眉山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通知》,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工作、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报表填写工作和教师管理工作,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政府出面,发文列清单,把许多非必要的活动‘挡’在校门外;教育部门统筹,改变多头分散给学校‘派活’的现状,让学校‘静’下来。”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机关党委书记涂瑛说,《通知》最大的亮点在于,根据中央和省级文件精神,统筹各部门分散安排给学校的活动,从源头上就严格限制了活动的频次和参与范围,让学校安心教学,让教师安心上课。

行业自检

刀刃向内,精简优化校内管理

《通知》对外部各类进校园活动进行明确规定: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统筹安排,原则上每学年不超过2次。同时,建立健全进校园活动清单,未纳入清单管理的,一律不得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其中市级及以下进校园活动每学年不超过3项。

在眉山市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校长欧建看来,当来自外部的压力减轻后,学校也要“刀刃向内”,反思并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将每周例会改为隔周例会,不开会期间,学校通过工作群发布工作重点;把每学期手写5篇读书笔记和心得的要求,改为读书分享沙龙和完成一篇原创高质量教育教学案例或论文……对内“减负”不到半年,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就完成了例会、读书、教研等8项教师工作项目改革,学校管理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很多。

“老师们机械的抄写量少了,但在读书分享或者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将读书和教学实践结合,将阅读中获取的养分融入实际教学中。”欧建说。

在仁寿县城北小学,向内优化也同样在进行。为改变教师手写教案的低效和应付现象,学校建立了能实现集体备课的电子备课库。

“以前,有老师会提前半年将教案写好,或者临时突击以应付检查。这样备课就流于形式,很难有实效。”城北小学校长胡小飞介绍,该校现在针对不同教龄教师按不同方式进行备课。例如,教龄不满5年的教师,需要手写完整的教案,以培养其扎实严谨的备课习惯;教龄5至10年的教师,只需写简案;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则不需要上交教案。

“学校减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让我们把更多精力用在教学上,工作更有成效了。”优化学校管理后,城北小学教师唐艳红感叹道。

综合发力

为学校放一张“安静”的书桌

“很多进校园活动初衷是好的,但学校应以教学为主、育人为本,频繁的‘进校园’容易让教师没精力上好课,也会变得浮躁。”胡小飞一家三口都是教师,女儿刚入职3年,以前回到家,三个人经常各自抱着各类活动表格伏案填写。女儿忍不住抱怨:“大部分的精力都来处理这些,哪有时间自我提高、精进专业?”

如今,这些烦恼正逐渐减少。胡小飞也在思考,“进校园”活动少了后,如何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职业幸福感?他所在的城北小学建校不足10年,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且大多为外地教师。

为了让这些年轻教师安心留在当地从教,专心提高业务能力,城北小学做了很多保障和服务工作:食堂为教师供应一日三餐,减少年轻教师下班后的生活负担;成立心理工作室,服务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让教师拥有更多可支配时间……

《通知》下发后,教师减负是否真的见到成效?今年10月底,眉山市教育系统又开展了一次座谈调研。结果显示,各区县均建立起“进校园”工作机制,严格进校园活动审批,不在市级“清单”内的活动,均未再组织开展,也未再组织教师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或会议。以仁寿县为例,教体局建立了教师基础数据库,所有涉及教师的报表均不再让教师重复填写。与此同时,各区县将必要的进校园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不再单独组织。

“学校需要‘静’下来,教育质量才能真正好起来。”涂瑛说,要让学校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仍任重道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眉山市县两级教育部门仍面临较大压力,个别部门仍抱着“只要给教育部门去个函,某项工作就可以进校园”的观念;也有部门在教育系统已经统筹安排相关工作后,还要求开展专项活动或下载 APP等,令教师和家长时有怨言。针对这些情况,眉山市下一步将把教师减负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督导考核,倒逼区县政府履职尽责,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教师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