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12期(总第376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用文字镌刻教育生活
——一次有关“教师写作共同体”的对谈
■采访者:本报记者 夏应霞 受访者:张道明
话题《教育导报》2022年第112期(总第3760期) 导报三版

从2020年7月开始,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的张道明老师在自己公众号“明眼观教育”发布了“教师写作招募令”,从20多个成员起步,一个遍及全国的“教师写作共同体”渐渐成型。共同体要求:成员坚持每周写千字文,每月举行读书分享会。“群主”张道明以不同主题、不定时向成员组稿,并向教育媒体集中投稿。目前,“教师写作共同体”有52名成员,来自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天津、重庆、新疆、甘肃、陕西、安徽、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市、区;其中不乏正高级、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书记)、教研员、一线教师;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语文、数学、英语、道法、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有城市学校教师,也有乡镇学校教师。

教育导报:如何定义“教师写作共同体”?这个源于民间的“共同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张道明: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我们这个教师写作共同体是一个民间的、自发组建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属于公益性组织。它基于教师专业表达力的修炼与提升,借助集体智慧和同伴力量,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写作的觉醒,克服专业写作的恐惧和惰性,帮助教师养成用文字镌刻教育生活,梳理教学思考,提纯教育思想的意识和习惯,实现抱团发展、共同成长的愿望。

“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它是教师个体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意愿,它源自一种相同的“精神尺码”与“价值追求”。因为少了行政干预与强制,加入与退出并无条件和身份限制,在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自由,更加贴近教师个体的现实需求。

教育导报:怎么会想到组建一个“教师写作共同体”?请您介绍一下其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现在的规模。

张道明:2020年7月暑假,我浏览网络时,无意中看到河南有位教师组建了一个教师写作群,觉得有意思。当时,我已在《中国教育报》等纸媒发表了300多篇文章,尝到了教育写作的甜头,真切感受到教育写作可以驱散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领略到一种别样的教育人生风景。

据我观察和了解,现实中不少教师深陷职业倦怠重围,甚至有教育教学工作干得精彩、也取得了不错成绩的教师,在梳理、总结、提炼教育实践和教学思考时,却显得捉襟见肘,很是苦恼。我是一个在教育写作上摸爬滚打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有着切身的专业写作经验与教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可资他人借鉴。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也曾经苦恼过,我愿意帮助那些内心渴望成长的教师。

2020年7月13日,我在自己公众号“明眼观教育”发布了“教师写作招募令”,有详细的入群要求和考核细则,申请加入“教育写作共同体”须有自媒体(公众号、美篇、简书)。没想到,“招募令”发布后,得到老师们的积极响应,当年12月底成员有近20人。

2021年4月,群成员达到了30多人,大多数教师已经坚持周更千字文9个月。持续地教育写作考验的是作者的心性与毅力。当我们足够付出、足够沉浸、足够痴迷于斯,不刻意追求的东西,将不期而至,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无为而为”。

为了帮助老师们在写作过程中树立读者意识,让他们的文章接受更为专业权威的评判,必须投稿。4月底,我结合五一劳动节在群里开展了“劳动教育”话题组稿活动,共收到9篇文章,筛选了部分稿子投给《教育导报》教研版。5月6日,4篇文章见报,极大鼓舞了成员们的写作热情,让大家感受了成长与进步,也让其他成员看到希望。从此,不定时策划组稿活动,组织成员撰稿、改稿、投稿,成为我业余时间的主要工作。

2022年,加入共同体的教师更多了。一个团队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精致化。为了便于有效管理和指导,像这种民间团队最好控制在50人左右为好。当有人申请加入共同体,我会布置给申请人一篇千字文,内容包括: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教育写作共同体的?你目前的职业发展、专业成长现状?为什么加入共同体,初衷是什么?希望在共同体获得什么样的成长?今后在教育写作上有什么期待?并附上一段话:此文或将成为你教育人生的转折点,开启一段新的教育生活,当你日后在教育写作路上遇到困难,可常读之,勉励自己。

没想到,一篇千字文吓退了好些教师。目前,共同体有52人,不再考虑进人了,除非有人退出。

教育导报:“教师写作共同体”老师们有分工吗?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和感动的事情?

张道明:共同体绝大多数成员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中有几位特别勤勉。罗庆兰老师是一位钟爱教育写作的乡村教师,她负责统计发布每周作业情况,每周日22:00是提交作业截止时间。几分钟后,群里总能看见一份清晰作业统计表,这种无私付出精神,让我感动。2021年9月上旬,我得知罗老师准备到医院生产,让她移交了作业统计情况,并且准许她离群。“张老师,我不想离群。你不要赶我走嘛。”她在电话里哽咽着说:“我回来后,还是负责统计作业。”没想到,坐月子的头一周,她照常提交一篇千字文。她产假期间照样坚持读书写作,从未缺一次“作业”。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中学校长鞠雪飞,加入共同体后已坚持日更356天了。今年9月他调到城区初中任校长,在新环境、新工作、新局面下,他用写作表达办学思想、育人主张,用文章联结自己与老师、家长,并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

安徽许秉红钟爱班主任工作。记得一天晚上10点过,我给他沟通稿子修改。他还在学校查寝,第二天我打开邮箱,发现他发稿时间是凌晨1点过。已是正高、特级教师的他为何痴迷教育写作呢?答案就是热爱。

我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年9月,一位叫彭文冲的教师申请加入共同体。交流中,我得知他是语文特级教师,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七彩云南小学校长。9月30日晚,我应邀为该校及彭文冲名师工作室作“教育写作的价值与路径”主旨分享,引发了老师们的教育写作热潮。

教育导报:两年多了,“教师写作共同体”行走至此取得的成效、特点、亮点是什么?

张道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同体成员在自媒体发布原创文章5000余篇,在《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德育报》《教育导报》等报刊杂志发表150多篇。

我们的特点是:成员来去自由,进群先交10元红包作为保证金,待提交第一篇作业,如数奉还。每周日22:00后交或未交作业,主动发红包20元在群里作为成长基金,奖励参加组稿活动、上稿作者一本不超过50元的教育书籍。群里安排了负责作业统计、提醒发红包、收红包、统计发稿作者信息、邮购快递书籍人员。每月读书分享会,提前布置统一阅读书目,成员自主申请分享阅读感受,优先推荐其读后感投稿。不定时组稿活动,紧跟当前教育政策,聚焦教育热点,结合全国省级教育纸媒征稿信息,指导成员针对性地撰稿、改稿,再集体投稿,提高上稿率,增强写作信心。实在坚持不下去,或者因故退群,可以不打招呼,直接走人。

教育导报:您在团队中充当什么角色?

张道明:首先,负责入群环节,留意申请信息,把关入群要求,把符合条件的老师拉进来。其次,浏览成员作业,表扬素材新颖、观点独到的文章,提出修改建议;指出成员文章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正方向。再次,对迟交或未交作业者,私下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问题,提供建议,给他们打气、加油。最后,策划组稿活动,发布征稿信息,召开撰稿培训会,收集筛选稿件,指导修改。负责与纸媒编辑沟通交流,上传稿件给编辑,公布上稿喜讯。针对每次组稿情况,从文面、题目、素材、主题、表达、结构等进行总结,找亮点,指瑕疵,让成员知道文章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