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16期(总第376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双减”背景下的 家校协同育人
■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 董永春 郭颖倩
《教育导报》2022年第116期(总第3764期) 导报三版

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家庭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唯分数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家庭教育急需更新理念。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使家庭教育实现了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全面法治模式的转变。

家庭教育是一种古老的教育形态,是终身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学校、教师有责任对未成年学生的父母给予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家校协同将孩子培养成我国的优秀公民。

一、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家长对良好的教育一直都有强烈渴望。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有的家校双方缺乏信任基础和有效平等的沟通。我国很多家庭都很注重家风、家教。然而,我国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重智育忽视德育,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教育等同于家庭教育,甚至直接和学习成绩画上等号;部分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并以此为理由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自己当“甩手掌柜”;部分家长缺乏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部分家长缺乏有关儿童发展的科学常识;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时间较少,很少主动联络学校;部分家长利用家委会的职务干预班委会选拔情况。

二是有的家校共育方式形式单一,学校对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渠道较少,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主动性不强,家校共育一直是以学校单向输出要求,甚至有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做手工、视频打卡、写实验报告等;教师将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直观诉诸家长,甚至责怪家长教养不力,家校之间存在沟通不平等现象;家校双方在教育责任与义务上有一些真空地带和重叠地带,当下的家校共育一般在考试前后家校联系最为密切,家校共育方式局限于家长会、学校开放日。

三是部分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双减”以前培训补习班和学校作业太多妨碍家庭教育的实施,妨碍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形成被动型人格;受传统选拔机制、学校评价方式等影响,多数家长认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未能得到发挥,大多是以成绩为中心而进行的,忽视德育,“五育并举”流于口号。

二、家校式协同育人实践的策略

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养”,家长要懂方法、有理念、内心平和地与孩子沟通,学校评价应该多元化。理想的状态是教师具备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家长信任教师、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我们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大胆探索家庭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一是家长陪伴,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形成人格。家长要陪伴孩子,增加亲子阅读的时间,要营造阅读氛围,留给孩子思索的自由度,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加强“围炉夜谈”“家庭小会”等平等轻松的氛围与孩子交流,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制定符合孩子实际的目标,把握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抑制“题海战术”,落实“双减”。从家庭方面来看,学生作业减少,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家长必须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在亲子阅读中鼓励孩子进步。切实做好家校共育工作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给孩子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吝啬对孩子爱的表达,关爱孩子,信任孩子,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进而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是学校课题引领,作业减负,优化学生学习模式,主动指导。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学生成长规律为导向,建议通识型课程,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方向,激活家长的主人翁意识。邀请专家入校,以优秀家长分享发挥榜样力。教师优化认识结构、设计典型性作业、设计延伸性作业、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激发探究欲望。拓宽作业的维度,从“统一”到“分层”适合不同学生的资源包式作业,从“学科”到“整合”体现不同学科的融合,每一项作业后,一定要有具体的评价体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增强信任,注重沟通内容的全面性。平等对话协商的合作机制。

三是家校协同,打造家校社会成长共同体,开放包容,满足家长知情意愿。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先导性问题,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指导家长破除“分数唯一”“学习至上”的观念,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让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同时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指导家长摒弃过度管理孩子的理念,要给孩子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主活动的空间,努力克服“保姆式”管教,促进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教育的能力,家长应学会指导孩子做好自我发展规划。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要以家校沟通为常态,要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以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抓手。家校协同中应增加互动体验,帮助构建多种方式的亲子通道,对家长遇到的单一问题及时解决,综合问题分阶段解决。学校有必要摸清学生家庭状况,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转变家长认识,达成教育共识,定期回访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以最合适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厘清两者的边界,理性地维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高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