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3期(总第376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泸县“百场家教进社区”——
家校携手,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2023年第3期(总第3768期) 导报二版

“如何有效提高家长科学育人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泸县教师进修学校社区教育办公室主任康晓容说,“最初,培训是直面家长进行,但不管是一对一的指导还是集中讲座,辐射面都相对有限。所以,我们采取了培训教师的方式,由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针对学校、社区家长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解惑。”

在此背景下,泸县教育和体育局、泸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泸县社区教育学院联合开展了“百场家教进社区”专题讲座比赛活动,由参培教师自选主题,为家长提供指导服务,经专家评审小组审核后进行评奖鼓励。而在当地家长们提出的问题中,隔代教育、亲子沟通话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多位骨干教师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隔代教育:扬长避短,三代共赢

“妈,别这样喂孩子,大人嘴里有许多细菌,会传染给孩子的。”看到婆婆正准备将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贝贝妈妈连忙出言制止。

“我又没病,你怕什么?以前,我的孩子都是这样带过来的。”婆婆也生气地说。

“强强,你都4岁多了,怎么能在垃圾筐里上厕所?”爸爸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不料,此时,奶奶却过来“解围”:“小孩子撒尿又不脏,你凶他干嘛。”

“妈,这不是脏不脏的问题,孩子得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总放纵着他,长大怎么办?”“我看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

“如果你家也存在隔代教育,相信这样的情境你不会陌生,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你一定也希望有所改变。”泸县潮河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泸县“幸福使者父母大课堂”骨干讲师、中小学一级教师赵建洪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希望帮助更多留守儿童家庭解决隔代教育的困扰。

一些年轻家长因情感问题或外出务工,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的责任全盘交给了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祖父母们便自动成为了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家长”,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赵建洪介绍:“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园0~6岁的孩子中有一半以上正在接受隔代教育,越小的孩子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

隔代教育十分普遍,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较难避免,如祖辈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不良结果。对此,赵建洪指出,定位“主副手”是实现隔代不断代的重要法门。父辈是家庭教育舞台的“主角”,祖辈是“配角”。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无可替代的。

而教育并非你方唱罢我登场,为避免教育中的矛盾,用“育儿协议”进行明确分工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孩子生活饮食方面,老人有充沛的时间、丰富的经验,家长不妨听取他们的安排,还能让老人有被“重用”的感觉;而在孩子习惯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赵建洪建议父母要“亲力亲为”,承担主要任务,因为老人缺乏科学育儿、智力开发等知识储备,一切从孩子的喜好出发,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童年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如果此时亲子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甚至不爱自己,其危害是不可逆的。”赵建洪强调,不论父母多忙,都必须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哪怕不在孩子身边,也要多打电话,多和孩子交流。

成功的隔代教育不仅需要父母“见缝插针”地陪伴孩子,还需要父母有效地与祖辈沟通。遇到分歧、矛盾是常态,赵建洪也给出了她的“解决之道”。

首先是问题“私聊”。产生分歧时,找准“私聊组合”,往往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外公外婆沟通,就请妈妈出马。先说些老人的功劳,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进入正题。

其次是“用事实说话”。通过侧面提醒或科学依据,让老人自己想通“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做法”,这比争辩更加有效。即便是理由充分,当众驳斥老人,不仅容易遭到拒绝,还会伤了老人的心。

最后是“曲线救国”。倘若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切勿激化矛盾,可以试试借亲友、老师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为老人观念的转变营造“意见气候”,逐渐地,老人也会乐于接受。

隔代教育并非生活重担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补充。三代人共赢使祖辈的晚年更加快乐、父辈的奋斗更有依靠、孩子的成长也有更多的爱相伴。

亲子沟通:拒绝语言暴力,学会好好说话

“生活中,有的父母常说孩子笨,本是无心之话,但次数多了,孩子就真的觉得自己笨;还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脏话,耳濡目染下,那些话孩子也可以脱口而出了。”泸县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教师李小林认为,父母的“言传”对孩子有强大的催眠作用,一个家庭的语言环境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信念以及价值观构建。

所谓“语言催眠”,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言语内容、表达方式及交流态度等,都会不断地输入孩子的潜意识,进而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情绪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李小林创设了具体情境,邀请家长通过比较,体会其中的区别:

妈妈正在打电话,孩子却在旁边大吵大闹,想引起关注。此时,妈妈的不同反应会给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位妈妈不堪其扰地厉声说:“别吵了,烦死了!”

一位妈妈悄声安抚孩子:“妈妈正在打电话,你可以稍微安静点吗?”

李小林总结道:孩子在第一个妈妈的语言中会感受到妈妈的不耐烦、生气,他会下意识地归因到自己,从而产生自卑、自责的情绪,并学习到用指责、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孩子在第二个妈妈的语言中能感受到平等与尊重,他会因自己能够与妈妈合作而感到自豪,进而学会遵守规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父母的语言就是家教,切不可轻视了语言的力量。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李小林指出,父母用语言暴力侮辱、责骂、威胁孩子,表面上比体罚“文明”,但它的伤害却比体罚有过之而无不及。侮辱性语言、贬低型语言、威胁恐吓型语言,造成的伤害都会体现在心灵上。懂得语言的艺术,才能避免使用语言暴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

而语言也并非口头语言那么简单,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还有面部表情、语气语调都是亲子沟通中需要注意的要素,统筹兼顾,才能实现高效高质的传达与接受。

“沟通不到位,努力全白费。”泸县云锦镇石马初级中学校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陈娇也指出,想要有效沟通,首先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在与孩子交流中,家长总强调自己的正确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让孩子能听得明白。“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陈娇说。

如果你的孩子总故意打扰你,那是因为你们之间缺少亲密的身体互动,孩子渴望获得更多的关注;如果你的孩子常表现出很强的嫉妒心,那是因为你总是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能。”陈娇指出,只有以这样的理念为前提,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好好说话”。

在此基础上,陈娇为家长们分享了她的“沟通秘笈”——听、说、问,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家长有所侧重地搭配使用。

“当孩子有情绪时,宜采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当父母有情绪时,应更加注重有效地表达;而当双方心里都不舒服时,宜采用共同协商的方法。”陈娇以“孩子有情绪为例”,具体说明了该如何“积极地倾听”。

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和妈妈抱怨,他和同桌的作业都没有写完,却只有他一人受到了批评。此时,家长应如何回应?

“不要怨老师,好好反省你自己,下次好好把作业做完”是命令;“下次再完不成作业,就是老师不批评你,我也要惩罚你”是威胁;“你总是埋怨别人,就是不会好好反省自己”是批评。而陈娇推荐的方法是:与孩子换位思考。想一想,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他内心的哪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又应该怎么帮助他?

首先是“听懂”,反馈孩子的语言。把孩子的话整理后反馈给他听,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尊重他的表达。然后再“共情”,标明孩子的感受。代入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明白父母在乎他的感受。最才是询问具体信息。就事论事,分析原委,给出恰当的建议。

“真正接纳孩子、真心支持孩子,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愿意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才有助于问题解决。”陈娇说。

TIPS

隔代教育的解决之道

隔代教育常常因为祖辈对孙辈过度疼爱,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父母如果处理不好还容易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如何让老人、孩子、家庭,都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赵建洪还分享了一些隔代教育的小妙招。

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时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心情愉悦,我们的建议和意见易于被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我们的说服则易遭遇“反击”,问题没有解决,还可能不欢而散。

依依7岁了,还是有些胆小,平时见了邻居、亲戚也不打招呼。爷爷觉得孩子没礼貌,为这事说过孩子几次。妈妈觉得小孩子不能“贴标签”,要及时鼓励和强化。一次,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来家做客,两人多年不见,相聊甚欢。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问了声“爷爷好”。客人夸她有礼貌,依依很高兴,并对客人的问题礼貌回答,爷爷此时觉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客人后,依依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爷爷沟通了一番,并以刚才的情况做了实证,爷爷欣然接受了她的提议。

冷处理

对于老人错误的做法或说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有时候冷处理对于老人而言貌似一种妥协,对于年轻父母而言,仍可以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不伤害双方感情。

孩子逐渐长大,活动范围也不断增大,开始翻箱倒柜,尤其喜欢玩遥控器和开关抽屉。奶奶看孩子拿着遥控器摔来摔去,把抽屉里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总是对此进行阻止。妈妈觉得这没什么,孩子正是好奇心强,好探索的时候,只要大人提前把贵重和危险的东西拿开就行。每当奶奶抱怨的时候,妈妈就选择冷处理,不说话,也不生气,因为她知道,宽容孩子的做法没有错。

站在老人的角度解释理由

一般年轻父母在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时间久了,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不妨在提出理由时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

孩子2岁多了,每次吃饭都是奶奶追着喂,这让妈妈十分烦恼。有一次,孩子又不小心把碗里的饭撒了一地,妈妈听说后跟奶奶进行了“推心置腹”地谈话:“妈,您年纪大了,这样满屋子追着跑是很累的,而且每次喂完孩子,您自己也吃不好,您的胃疼让我们很是过意不去,我们不妨想点让孩子愿意吃饭的方法。”这些话奶奶听了很受用,她欣然接受了建议,琢磨起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的点子。

善意的谎言

隔代之间的矛盾,未必都要“针锋相对”地争执,有时候,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生活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

彤彤爸妈平时都特别忙,无暇照顾到孩子的能力提升,于是,妈妈花“重金”请了一位既懂教育又懂心理的老师,每周来家里陪彤彤“玩”两次,比如读故事、折纸、下棋等。姥姥觉得就是玩,没必要花钱找人。彤妈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有意让她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告诉她,这是朋友的亲戚,就是帮个忙,象征性地收点钱,姥姥也就不再计较了。

常谈心

生活中的大小事需要一家人相互的体谅和关怀,与老人多交流,即使不说孩子的事情,多多沟通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相互理解。

奶奶是个特别爱说的人,妈妈下班回家后,奶奶常跟她说些家长里短,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的都市新闻、小区邻居的家庭琐事等。其实妈妈对这些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她都会认真地倾听并回应,这样婆媳关系越来越融洽。虽然这些交流表面与育儿无关,但两人关系好了,很多问题也就容易说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