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0期(总第3805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人工智能时代 ,用阅读点亮未来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2023年第40期(总第3805期) 导报一版

近日,全国妇联、中宣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书香飘万家”全国家庭亲子阅读行动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开展全国家庭亲子阅读行动,本报推出“书香飘万家阅启新征程”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和家长一起掀起亲子阅读新高潮。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纸质阅读还有必要吗?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亲子阅读有什么关系?……在“东方亲子阅读”的直播讲堂上,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雄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回答了家长们读什么、怎么读的疑问。

克服阅读功利化

强调慢阅读和深度阅读

“今天,某个孩子读了一本哲学书,看似和考试无关,但是谁能预料,十几年以后,这本书恰恰对他的生涯设计、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呢?”杨雄指出,现代社会知识的有效性和无效性已经多元化,阅读要从有用无用之风走向全方位阅读,克服亲子阅读中的功利化。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爆炸,孩子一出生就与各种电子产品或智能终端相联系,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手机上阅读信息非常便捷,但同时,这种阅读方式又容易导致阅读的碎片化和短期化。因此,杨雄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除了碎片化的阅读,更应该强调慢阅读和深度阅读。

相比纸质书,智能终端的阅读方式与内容大不一样。手机大多是短视频,根据用户的喜爱“精准”推送。换而言之,“大数据”揣测了每个人的心思,但这并非是我们真正的需求。杨雄提醒家长,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碎片化阅读的倾向。

现在,整个社会弥漫着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气氛,自由选择、慢阅读和深入阅读的权利被“剥夺”,这对亲子阅读、亲子关系构成了挑战。家长要有这样的“训练”意识,从亲子共读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孩子自主选择优秀的国内外的作品、自主阅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亲子阅读的质量会内化为未来孩子的学习习惯。

关于亲子阅读的价值,杨雄归纳出以下三点——

亲子阅读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尤其是母语阅读,会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通过这种知识的建构,会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理解力。亲子共读,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快速提高儿童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

亲子阅读是促进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桥梁。因为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当孩子和你讲故事,讨论问题的时候,通过阅读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亲子共读可以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亲子关系在无形中增强了,父母也以这样的方式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机、手机、游戏机里吸引过来。亲子共读会让孩子明白,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休息方式,甚至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遵循大脑发展规律

阅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

“孩子的阅读和大脑的发展是相关的。”杨雄提醒家长,不要在孩子太小的时候,过度地训练孩子背唐诗、背单词等等。有的孩子三岁就认识两三千个单词,在周围人看来这是一个神童。但是让这个孩子停止训练两三个月,他的认知就会归零。

儿童大脑的发展规律,就像电脑的 CPU一样,它的储存是有量的,超过一定的量以后,它会移入 cancel表。“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丢三落四?为什么前学后忘?为什么有时候左右不分?”杨雄指出,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男孩,就是有这样的规律。

马戏团的小狗经过训练知道简单的加减法,但是这种训练是刺激反应,我们称之为“白板现象”。刺激反应下的记忆,完全没有内化为真正建构过的知识,这是不靠谱的。因此,一味地强调应试化的功利主义的阅读,其实是不符合科学的,孩子读了马上会忘记。

遗忘是为了大脑放空,为了更好地发展。有时候成人是故意遗忘的,比如我们完成一个任务以后,把知识、信息储存到电脑里,下次需要时用搜索引擎把它找出来,阅读也同样如此。我们要遵循儿童身心和大脑发展的规律。儿童的大脑神经元,是随着年纪慢慢进行建构,从密到疏,从遗忘到建构,再到重构,它是有规律的。

从小,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训练说话识字,再训练自主的阅读和思维写作,这是人类高级动物的特性。但是,大脑的这种思维过程要讲究科学,需要时间来进行训练。现在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提供人工智能、机器人,那么,我们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来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深度思考和综合风险能力。但这种训练从亲子阅读开始,需要分阶段、分年龄、分梯度的布局,而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蹴而就。

人的大脑有两个能力,大部分是快速处理,不假思索,小部分需要深度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思维模式就足以应对,遇到难题的时候才会启动深度思考。杨雄表示,阅读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思维能力。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怎么培养孩子的深度思维习惯?杨雄的主张是读原著。另外,他主张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尝试深度阅读。

保持阅读连续性

尊重年龄和思维类型差异

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持久度通常无法集中,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候怎么阅读呢?杨雄建议,家长不妨选择一些绘本或者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比较短的,有意义的故事书,由家长讲故事的方式来读给孩子听。

通过父母讲故事来刺激孩子的大脑,这是很有效的方法。等孩子稍大一点,亲子阅读可以进入点读模式。选择书籍图文并茂,有少量的文字。那么,家长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点着某一个字,大声朗读,孩子跟着。这也是非常有效的。

孩子进入小学后,此时的亲子阅读就由父母引导变成了儿童自我选择。杨雄建议父母常带孩子到图书馆。有些男孩喜欢天文,有些喜欢物理,有些喜欢军事,让孩子自由选择。也许他读了一阵子放弃了,或是发现新的兴趣。不要紧,就让孩子不断地试错,直到他找到真正的兴趣点。

“孩子的阅读连续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由伴读到独立式阅读,这是一个链条。”杨雄表示,不同年龄、不同思维类型的儿童应采纳不同的多元阅读和学习方法。亲子阅读是从讲故事开始,到共读,到个人选择,到独立阅读。这个顺序既不能搞错,也不能超前。

儿童的大脑很有意思,他们的记忆在这个阶段有时候比大人还快,但是遗忘也比大人快,因为他没有建构知识的概念,所以要重复记忆。

费曼的学习方法认为,知识的运用一定要强调输出的重要性,比输入更重要。因此,杨雄建议家长在陪读过程中不要照本宣科,可以看图说故事,讲完以后让孩子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是锻炼孩子阅读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甚至还可以问一些问题,来训练孩子说话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杨雄主张让孩子不断地锻炼记笔记。“看书几万字、甚至更多的字,能够梳理出笔记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对思维是一种训练。”杨雄说,当然还是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思维和记忆方式。比如有的孩子是视觉型的,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根据孩子不同的思维风格来慢慢发现,培养孩子从小的阅读习惯。“这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的父母要走在前面。父母在亲子阅读方面下的功夫越多,对未来孩子的思维风格和心智承受模式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