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4期(总第380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劳动技能大赛中的“体劳融合”——
让生命“动”起来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 李颖
《教育导报》2023年第44期(总第3809期) 导报三版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学习主题。”学校日常体劳融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大型活动、科研管理等途径实现,但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劳动技能大赛实现“体劳融合”,即通过比赛的方式将体育和劳动教育“有趣地”融合在一起。

一、找到“体劳融合”的生长点:动→灵动

劳动教育与体育都有“生活化”“实践化”的特性,劳动精神与体育精神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劳动技能大赛抓住两者共同育人目标,设置了日常生活劳动与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相融合的技能赛内容。结合体育的竞赛特点,比赛采用接力赛的方式进行。

1 .劳动接力项目

一年级:系红领巾、换电池、穿衣服、整理文具盒。

二年级:系鞋带、包书皮、整理书包、叠衣服。

三四年级:清洗餐具、换枕套、整理图书、穿针引线。

五六年级:缝扣子、整理行李箱、穿鞋带、捆绑书籍。

2 .体育接力项目

足球带球绕杆、乒乓球颠球、篮球运球。

比赛当天,由学校行政随机抽取(盲选)各班20名学生完成4组劳动技能项目和3组体育项目。其中,每5位学生完成一项劳动技能项目,并由每组的5号选手完成体育项目接力到下一劳动技能项目比赛处,以此类推,用时最少组获胜。所有参赛选手均是盲选并随机安排项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各班平时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常规课堂成果;另一方面是让更多的学生从观摩者变成活动参与者,整个技能赛的组织和开展,又招募学生志愿者协助教师,设置有赛事小评委、纪律协管员、场地布置员等劳动体验官,让更多孩子以各种形式“动”起来。学科融合式的竞赛,在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发展的同时,提高其劳动技能、培养其劳动观念,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等优秀品德内化于心。

二、探寻“体劳融合”的评价点:动→会动

技能赛重在激励评价。首先让全校学生“动”起来,不论是劳动还是体育运动,全校各班通过每周一节劳动课和劳动技能微课视频,让每一位孩子每期掌握几项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体育课、大课间等形式让每一位孩子运动起来。其次让更多学生“会动”,技能赛是检验学生从动起来到会动的一种方式,评分点重在检验学生是否会做,即达到“会”这个标准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更具普适性、覆盖性、广域性。通过这样的评价,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发展体能,达成热爱劳动、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劳动、参与运动的目标。

三、探索“体劳融合”的助力点:动→主动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体劳融合的有效推进,学校邀请了辖区街道、属地社区、家长代表担任比赛评委、活动观察员等,让大人跟孩子一起实践、一起体验、一起动,社会力量和家长力量卷入其中,创造真实的体劳融合场景,为家庭和社区体劳融合教育奠定基础,让更多的人发现融合的美,并主动参与。

通过技能赛、活动评价、协同育人等推进体劳学科融合,实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体育核心素养,让孩子们劳有所获、动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