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58期(总第3823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控制欲过强的“爱”比蛋糕更有“毒”
向颖
七日谈《教育导报》2023年第58期(总第3823期) 导报一版

最近,一位宝妈独特的育儿方式引发热议。起因是儿童节那天,为庆祝节日,有家长带了蛋糕给班上的孩子们分享,正当其他家长表达感谢的时候,一位妈妈却发了飙。她认为,孩子吃到的蛋糕是植物奶油做的,需要50天才能代谢出去,非常不健康。

于是,孩子回家后,这位妈妈选择给孩子灌下30毫升橄榄油、10毫升椰子油、10毫升亚麻籽油,甚至抠嗓子眼催吐,试图将“脏东西”逼出孩子体内。她还在班级群里发表了“我儿子今天被投毒啦”等言论,引发了家长和网友的热议。

吃一口蛋糕,就如临大敌吗?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想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当然没错,这位妈妈也只是想让孩子吃最健康的食物罢了,只不过,这种过激的行为,如此“高压”的环境,真的能让孩子好好成长吗?

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一刻不停为我们操心的妈妈,以爱为名的控制也显得尤其理直气壮。相声演员于谦谈论自己的童年时说,他在姥姥和5个姨的关心爱护下长大,“不缺爱,也不缺关心,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无穷的监督和唠叨。所以,我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自我收缩,把自我收成一个小团,圆滑处事,不敢给大人留下话柄。”他将这称为“爱的暴政”,即用爱的名义,专制地约束孩子的行动。

专制型教养,严格但不民主,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在这类家长眼里,你服从就可以了,你的意见我听都不会听,而且往往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但控制欲过强的“爱”,显然比蛋糕更“毒”。

长远来说,在专制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挑战的勇气,没有办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缺少自治的能力;缺乏边界意识,会将和父母的互动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当中,想让别人也听自己的;缺乏自我感受力,觉得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不重要的,尤其关注外界的评价,导致真实自我的弱化。

而放眼当下,在“爱”的糖衣裹挟下,孩子往往会反复陷入愧疚和不适之中,矛盾而无法自处。笔者想象不出,孩子在边吐边哭着说“以后绝不会吃别人给的东西”时,内心该有多绝望。

养育孩子若是事无巨细、斤斤计较,只会不停地消耗孩子的能量。当然,原则性的“小事”需要防微杜渐,但并不是摔坏一个碗,家里就要破产了;吃一点垃圾食品,明天就病入膏肓了,在小事上内耗,缺少松弛感的家庭,很难养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当然,张弛有度对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而言,是一件很难的事。她们时刻紧绷神经,事事上纲上线,一不留神,就让爱变成了孩子的桎梏与牢笼。真正的爱应该是尊重、接纳和支持,而不是控制、说服和否定。家长最需要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而不是时时让孩子如履薄冰,无论多少岁了,眼前都出现父母数落的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