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60期(总第382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论初中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 董永春 刘君燕
前沿探索《教育导报》2023年第60期(总第3825期) 导报三版

党的20大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未来社会人们的工作更多侧重于创造力。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当今社会变革之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未来竞争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初中生是个人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1 .改善教师题海战术,学生低效碎片化学习的现状。调研发现传统的教学教师凭经验教,甚至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定理)是什么,忽略知识的探究、生成、体验过程,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蜻蜓点水”地教,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是割裂的、碎片化的、机械的、记忆的、缺乏深度思考的浅层学习,很难建立知识间的关联。一些实验课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结论,没有时间去实践和探索。

2 .优化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动手实践没有落实的模式。我们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完成作业质量较高的占23%,存在(或有)抄袭作业现象的占70 .3%,长期完不成作业的占6 .7%。主要成因是教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内容重复、形式单一,作业机械记忆的偏多,缺乏动手实践,实践型作业本身具备探究性、激趣性。当前作业普遍存在作业数量失控和难度超标等问题,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甚至影响学生睡眠,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安排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多都是纸笔作业而且是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

3 .打破教学太关注分数,教学知识本位现象严重的局面。很多教师都是考试考什么,上课就讲什么,太关注分数,甚至“分数唯一”,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往往“就课论课”,缺乏教学整体的把握。教师平时讲解都是模式化、套路化解题,很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平时,学生在解题上只比拼熟练程度,不在意反思、关联和迁移。

4 .破除跨学科融合流于表面,学生协作能力不强的困境。学科融合课堂更多地呈现出来的只是不同学科知识的随意堆砌、简单拼凑和“暴力”叠加。初中生信息技术知识整体不够深入,学生间协作能力不强,缺乏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够,无法面对复杂的真实问题。

二、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

1 .教师要以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考,实现向单元教学的转变,力争让学生不再碎片化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让学生体验到问题的价值。教师应在课堂上提供有趣、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也应给学生试错的机会,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教师要从原来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教师要从原来立足于经验的教,转变为立足于实证的教。

2 .教师要设计问题来引领单元教学实施。教师在设计问题引领单元教学时大致设计问题的步骤:(1)分析单元目标,确定教学内容;(2)设计驱动性问题;(3)开发知识关联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获得能力。教师用问题驱动,引领学生围绕这个学习主题(挑战性任务),深入思考,全身心参与,学生通过解决这组挑战性问题来获得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

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育工作者应落实好国家的育人方针,为未来而教。让学生课堂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经历问题产生、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数学知识演变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问题”贯穿始终,深度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问为什么,问题引领,实施单元教学,不再是反复演练、博闻强记的低效学习活动,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比如,有老师认为学生基础弱,就不敢放手,怕耗时太多,这就导致老师把最精彩的内容自己讲了,老师在课堂上就是“知识权威”,这样只是带着学生验证了知识,而没有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该不该放手、何时放手、该如何放手,放手后怎么收回的问题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关联和学会迁移,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和逆向思维来深入思考问题。

2 .注重课堂生成,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之间积极讨论交流,甚至辨异存同,推陈出新。不管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教学的方式如何,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课堂生成、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给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的闪光点,用肯定的言语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发明创造。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习者站在一定的高度,将“碎片化”学习资源彼此关联起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者加以整理,将这些“零散”的知识复原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保持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用好课本例子,深入挖掘教材,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内驱力,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学生要学会体悟、反思、归纳和提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深层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能力。

教师要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力争知识结构化呈现。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创新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面对失败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