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67期(总第383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动静”相宜 为学生点亮成才路上“领航灯”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创新推进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导报》2023年第67期(总第3832期) 导报二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型发展的转变,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据调查,面对个性更为鲜明的“00后”大学生,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普遍无法适应高校育人的需求。

如何有效地将改革和创新融入到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通过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的实践与探索,有效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使高校学生工作成为学生成长乃至成才的有宜土壤,已成为当前各级各类高校面临的实践难题。

突破难关,不仅需要勇者,更要智勇双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一所坐落在成都高新西区的年轻学校,就走出了一条极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为了推进学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选择了一‘动’一‘静’两条路。”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杜辉说,“‘动’是指学生的竞赛活动,学校把学科竞赛活动纳入到学生工作的重点中,并以此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育人水平、促进学科专业建设;‘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组建专业教师队伍,加强生涯教育研究,从而保证学生工作育人育心。”

以竞赛促发展,为学生成才聚能

5月23日,郁郁葱葱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校园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平静。悄然间,一个喜讯在师生间传开,并迅速在学校电子屏、个人电脑、手机、平板中“刷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学生获‘挑战杯’四川省赛多项一等奖!”

打开这个新闻链接,链接里的内容让人振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推送的10个项目中,来自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和工学院学生团队的‘丰年智能采摘机器人’等4个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其他作品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4项和省级三等奖2项。”

其实,这样的喜讯在校园中已经屡见不鲜。

以2021-2022学年为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参加的全国性、省级学科竞赛活动共32项,参与学生8854人,获得各类奖项470项,全国性奖项87项,省级奖项383项。其中,学校在第八届“互联网+”比赛中,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31项,全国级铜奖1项,获奖成绩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国奖和省金奖的双重突破。在2022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实现了学校此项赛事全国一等奖的突破。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27项,其中全国性奖项6项。

“学生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夯实学科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平台。”杜辉说。

多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研究、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造条件,将学科竞赛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育人水平、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学生竞赛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和突破口。“我们将竞赛纳入战略考核,形成了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处统筹、各学院承接重要赛事、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竞赛工作体系。”杜辉说。

为了促进学生竞赛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与之形成配套工程。学生参加竞赛耽误了上课,甚至影响了成绩和学分,如何解决?学校出台了政策:调课不减课,免修不免考;有了比赛成绩,可以抵实践课的学分。学生参加竞赛有积极性,老师积极性怎么调动?学校出台规定:学生竞赛成绩与老师教学成绩挂钩,甚至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现代学科竞赛对作品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学生制作出模型和实物作品,因此竞赛的各种费用逐年攀升。学校在不断加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还加强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以设立竞赛奖学金等方式,解决经费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同时,利用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为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贡献力量。

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学校本身推行的“项目式育人”工科教学改革,也与学科竞赛的推行相得益彰。“每项学科竞赛都是一个项目。我们在课堂上模拟的项目化教学和项目化学习,最终都能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杜辉说。

显然,在学生中大兴竞赛之风这件事,赢得了学生的欢迎。“从2021年到2023年来看,尽管有疫情的影响,但我们参加竞赛的同学大比例增加,获奖的奖项和级别也在大幅度上升。”学生工作处处长董绪瑶说。

“竞赛这种形式,本身就能吸引青年的注意和兴趣。再加上通过竞赛,学分也修了,成绩也拿到了,还积累了项目制、团队合作的经验,对找工作也有帮助。”杜辉笑着总结道,“拿不拿奖?还那么重要吗?”

从心理促成长,为学生未来赋能

6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B1楼热闹非凡,一个新的部门——“ Bridge生涯发展中心”在此成立。杜辉参加仪式并为新中心的专家们授牌。

什么是 Bridge生涯发展中心?学校成立这个中心意义何在?

“ Bridge是英文单词桥的意思。”面对疑问,杜辉从容地回答道,“桥的作用就是沟通。我们这个中心,就是要沟通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在校生这个群体,但是我们发现,在校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并不仅仅在校内,它可以追溯到过去的创伤,也可以蔓延到对未来的无知或恐惧。所以,我们决定要把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终身受益的生涯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坚持育心和育人,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服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董绪瑶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有3名教师,其中,2名专职教师,1名行政岗教师,中心还有10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心理学与个人成长》覆盖全体新生。”

董绪瑶介绍,为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心理育人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辅导员、导生、心理委员、新生,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沙龙”、心理技能培训、心理委员培训讲座、新生心理适应讲座,通过为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提供平行督导、发布心理专题学习资源、开展心理咨询专项学习等,努力将生涯教育融入心理咨询师及心理专项教师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心理咨询师、心理专项教师及心理委员的心理教育服务能力。

“学校还积极为二级学院定点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指导各学院开展心理工作和危机评估工作,组织各学院开展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持续提升学工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心理教育服务能力。”董绪瑶说。

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加强“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医院”心理健康五级工作体系运作,有序开展双报工作、心理普查、心理访谈、休复学评估、突发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调研制作了《成都市公立精神卫生机构就医指南》《什邡市公立精神卫生机构就医指南》。同时,学校还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心理健康校医合作,在心理健康五级工作体系的保障下,邀请医院专家和医生为师生开展专题讲座和坐诊,开通就诊绿色通道,筑牢安全防线,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走出危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桃红柳绿风景好,成长有光在科成。

以学生学科竞赛为抓手,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为学生成为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聚能;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赋能。面对当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革新的实践难题,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给出了自己的智慧答案。

(白纲 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