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6月,教育厅在凉山州启动实施7个原深度贫困县“一对一”片区学校精准帮扶提升工程。省内6所师范院校和省教科院“一对一”帮扶普格县、布拖县、喜德县、美姑县、越西县、金阳县和昭觉县。该工程构建了“1+1+ N”对“1+1+ N”帮扶机制,即1个教育部专家团队、1个省级承训机构、 N个优质中小学,具体对接1个县的1个研训机构和片区内所有义务段学校。
2022年,教育厅启动第二轮“一对一”精准帮扶工程,项目县和片区学校做出一些调整,升级实施“一对一”工程,有效衔接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民族地区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一对一”精准帮扶工程走向新的阶段。
“问题一:新老师多、经验不够,水平有待提高;问题二:学生成绩和行为习惯薄弱,德育工作要加强,难度大;问题三: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要提升……”
“依撒社区是凉山州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我们依撒幼儿园备受社会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逼着成长,想尽办法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通过游戏活动、节日活动、种植活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等……”
7月28日上午,西昌航天学校会议室,成都师范学院“一对一”布拖县精准帮扶项目校长培训学员论坛热烈举行。布拖中学、县民族小学、特木里镇小学、依撒小学和依撒幼儿园前来培训的校级干部,在经过两天“头脑风暴”后,他们对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等,发表看法,各抒己见。
论坛气氛热烈,作为校长培训班的特聘专家,凉山州教师培训中心原主任、正高级教师赵建宁,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正高级教师王友强聆听了校(园)长们理性而又激情地讲述,为布拖县学校干部的进步感到欣喜。“你们承载着布拖未来教育的希望,所在的学校都是规模大的学校,布拖中学有万名学生,依撒幼儿园也有千余名幼儿,你们肩负着布拖县委、政府、家长的重托,你们的担子沉甸甸的!”专家的点评让受培训校(园)长感到了在民族地区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目标任务:县域和学校做到“五个一”
7月24-29日,成都师范学院“一对一”布拖县精准帮扶暑期教师培训班在西昌航天学校开班。在5天的培训中,107名参训学员分为校长班、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班参与培训。来自成都市、眉山市、凉山州的教授、教研员、名校骨干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学员微课展示、研讨、教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对参训教师开展教师专业标准、教材教法、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训,助力布拖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开班仪式上,成都师范学院培训管理中心主任、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唐安奎,凉山州教体局师资培训科科长何倩,凉山州教师发展中心原主任赵建宁,布拖县教体科局局长阿胜尔贵为西昌航天学校等“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基地校授牌。
今年,成都师范学院“一对一”精准帮扶基地校调整为布拖中学、县民族小学、特木里镇小学、依撒小学和依撒幼儿园。为做到高质量、精准帮扶,成都师范学院前期多次到布拖县实地考察,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帮扶实施方案,针对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决定利用暑期开展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学前教育、校长四个班的培训。7月中旬已在成都完成了小学语文、初中语文专项培训研修。
“‘一对一’工程从县域和学校两个层面整体性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其目标任务包括‘两层面五个一’。”唐安奎解释道,县域层面“五个一”目标包括:制定一份县级教师发展“十四五”规划、搭建一个具有丰富民族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一个研训一体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校长教师培训团队、造就一批“五洗五会”好习惯的学生;学校层面“五个一”目标:编制一个“一校一策”的学校发展规划(含片区所辖中心校发展规划)、打造一个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编制一套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同步主题研训的校本研修制度、凝练一份同课异构的课堂教
学案例成果。
聚焦课堂:讲座既“落地”,又“上天”
“课堂改进是‘一对一’工程中最基础和关键的任务,是其他目标任务的主线和落脚点,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其他目标任务完成的基本依托。”唐安奎说,成都师范学院将整合教育部、示范基地学校优质资源,围绕项目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痛点、难点,系统组织送培到校、跟岗研修、名师支教、送培送课等活动。
数学班的讲座既能“落地”,又能“上天”,“落地”意味着有一线教师的示范,“上天”意味着专家教授的方向性的指引。西昌航天学校教师姚明艳在“双减背景下促进数学教学与落实体会”专题讲座中,以二次根式为例,例举了12种常考类型的题;刘刚老师分享了“新课标背景下方程与不等式的教学探讨”,李雪茹老师和大家交流了“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来自西昌航天学校的撒建伟老师就“聚焦大单元大概念思想践行新课标函数理念”做专题讲座,他从新旧课标对比出发,对大单元、大概念、大单元下的函数、大单元下的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启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读懂学情、提炼大主题,践行“精而深”少即多的课程理念,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成都师范学院数学学院院长、教授牟天伟为小学、中学数学班学员做了“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讲座。
拖觉撒鬼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培训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课改的气息、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们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以及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学,如何进行同伴互助,怎样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一个‘经验型’的教师等等。正如专家所说: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水平引领学生,高境界体现价值,真正落实‘根’的教育。”
校长培训:打造“关键少数”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对一”帮扶中,建强一支过硬的校(园)长队伍、打造“关键少数”,就抓住了精准帮扶的“牛鼻子”。
此次培训内容聚焦“五个一”:编制一个“一校一策”的学校发展规划;打造一个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编制一套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同步主题研训的校本研修制度。“五个一”的任务成为10名参训校(园)长的“看得见”的任务。这五个任务,无一不考验着参培校级干部的文化建设力和教研能力。
成都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蒋生文向校长们讲解了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后,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卢雄就“核心素养下教研创新与课程教学变革”对校长班成员进行培训。
“教研为什么要创新?”卢雄的问题迅速让学员绷紧了神经。“教研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教研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实现自我更新的需要。”他提出,各学校要在“研究、指导、服务”的基本职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成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和资源建设中心;教研重心必须下移到课程实施层面;教研工作的重点要转向研究人,即对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研究。
卢雄说,教研创新内容有二:一是教研工作重心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注重研究课堂向注重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转型,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二是再树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提升,从注重研究知识传承向注重研究全面育人转型,重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他说,教研创新的方式要从单一教研转向联合教研;从实体教研转向实网教研;从即时教研转向主题(项目)教研。
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正高级教师王友强曾任三十余年的校长、书记,也是国家教学成果奖的主持人。他带来了“校(园)长如何做学校发展规划”的专题讲座,另外就如何凝练科研课题和学员进行深入交流。
专家的引领带来了“信息井喷”和“观念风暴”。学员们基于现实需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比布子呷是布拖县特木里镇小学校长,他说:“教育必须要有特色。方法要新,而且要不断更新;常规工作考核要严,没按时完成任务的,全校性通报;严格执行常规管理制度,落实课程标准。”
李正龙所在的布拖中学有一万余名学生、老师800人,学校硬件近年来得到极大的改善,新进老师学历高,但经验欠缺。他说,现在要做的是加紧培养一支合格、高效的教师队伍,建立机制。从校级班子到基层老师,要重视教研,做好传帮带、听课、磨课、精细化的六认真的管理,让规范的教学管理落地落实。
布拖县民族小学副校长孙可总结了学校发展的师资力量缺乏、班额过大和发展空间三大问题。学校计划在未来三年逐步消除大班额,积极补充师资力量,尽快让艺体课程全面开花,充分发挥延时课程的补充作用。
特木里镇依撒第一幼儿园园长甘杂则交流了该园的特色——利用非遗传承人的师资力量,挖掘本土阿都文化特色,形成了“美丽的彝族漆器”“彝族百褶裙”“丹红扎尼”等特色课程,把本土元素融入美术教育中。
经过仔细研讨,一系列课题研究主题形成:彝族阿都文化传承的课程建设一体化、民族地区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等课题下一步将在布拖县教育系统开展起来。
“一对一的帮扶,就是要培养一支强有力校长队伍和学科骨干队伍,为凉山州培养种子教师。通过他们,星火燎原,补齐短板,这就是帮扶的目的。”唐安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