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杭州亚运会中,有个项目让现场观众感叹“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就是滑板。不光中国滑板队派出了“00后”参战,菲律宾选手中还有一位年仅9岁的小将。别看选手年龄小,他们可都是“技术流”:15岁的中国滑板小将陈烨为中国队取得了滑板项目世界大赛的首枚金牌;13岁的小将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夺得冠军;而在女子滑板碗池决赛中,两位“00后”小将也将银牌和铜牌收入囊中。(10月8日《东方教育时报》)
滑板作为一项技巧为主的极限运动,年纪小的运动员在身体的灵巧度上比成年人更有优势,但年龄小也决定了他们除了要有良好的专业训练,还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据中国滑板小将陈烨的父亲陈玩钦介绍,当发现儿子对滑板产生兴趣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最初滑板运动在中山还不流行,他就在网上搜视频,拆解顶尖选手的动作,带着儿子一起学习。2019年,为了儿子训练,他租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仓库,自己设计建造碗池;2022年,为了儿子提高水平,他又建造了一个面积达900平方米、9米高的滑板场,干起了滑板培训。……这些很多需要“烧钱”。
事实上,陈玩钦并非如个别网友质疑的那样“家里有矿”。据报道,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艺术家,而困于现实,他当过老师,学过舞蹈,干过图书管理员,开过影视工作室,最新的职业是滑板教练。……他的工作一直不稳定,中间有很长时间并没有固定收入,当初建造碗池时拿出的10万元是他的所有积蓄——陈玩钦坚定地认为:“教育不是靠砸钱,要尊重孩子意愿,一步一步引导他们,然后创造学习的氛围,最终让它成为孩子的习惯。”
然而,当前的特长教育已逐渐变味。有的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确定了特长训练项目之后,不理解“追梦路上的苦楚”,一味追求好成绩,不断增添学习、心理压力,让孩子难以承受。有的家长认为舍得花钱就是支持,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就完事了,不陪伴孩子“一起努力”,导致孩子并没有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与学习习惯;也有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发展需求。……这些认识和做法,陷入了特长教育的误区,都需要改变。
有网友评论得好:“厚爱加身,犹如身披铠甲,犹如手执利剑。”“伟大的父爱成就一个冠军。”陈玩钦的话语与行动以及网友的点评,可以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育启迪:特长教育,发现兴趣是基础,一家同心是保证,陪伴训练是关键。钱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支持孩子、陪伴孩子,乃至可以像陈玩钦那样把孩子成长需要变成自己的阶段性事业来干,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