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113期(总第387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调配城乡师资 应多措并举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忠
观点《教育导报》2023年第113期(总第3878期) 导报三版

城乡的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城乡教育能否得到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是我国教育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但城乡学校除了区域差距、经费投入差别、教学设施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师资队伍的不平衡,而这种失衡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教学效果。追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调配是关键。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输血”+“造血”齐下。每年暑期,教育主管部门都会招聘一批优秀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充实农村教师队伍,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农村教师新鲜血液。招聘时,应着重考查对农村教育是否热爱,要招收真正热爱农村教育、有责任心和爱心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同时,农村学校加强师资培训与校本教研,通过自主学习、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示范引领、师徒结对、沙龙研讨、课题研究等,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农村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也为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种“输血”与“造血”同步进行的模式,既增添农村学校新鲜血液,又为农村学校教师提供学习与研究平台,促使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进城”+“下乡”流动。实行城乡教师定期双向流动制度,轮换交流一次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6年。轮换交流期限到期可回到原来学校或再交流到其他学校任教。也可采取对口交流制度,即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校和薄弱校结对子,教师互换帮扶。一方面城镇中小学选派一些农村学校急需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插队落户”,下乡支教;组织城区优秀教师、名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另一方面选派农村学校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城镇学校上挂培养、“充电”,跟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教育教学水平。探讨城乡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机制,无疑是实现师资均衡、进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

“补贴”+“制度”倾斜。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首先,可以考虑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往返车费补贴以及生活补助费等落实到位,让优秀教师能安心扎根农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可设立教师农村终身任教奖励基金,对终身在农村任教的教师,退休时给予适当的一次性奖励;再次,积极落实农村教师职称评聘优惠措施,下达的晋升指标应向农村教师倾斜;最后,在评先评优时应优先考虑农村教师,也可以设立优秀农村教师专项奖。这样,有利于农村教师的稳定,促进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将城区教师的职称评审与下乡支教挂钩,并积极探索城乡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进农村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总之,合理调配城乡教师的资源,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既要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又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